編者按: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10月1日起,東北網策劃推出『我和我的家鄉』系列報道。對一直工作、生活在黑龍江的平凡人,對他們不平凡的生活,進行全方位的掃描、刻畫和挖掘,感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建設家鄉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家鄉的深沈熱愛和深情告白。
東北網10月20日訊(記者 楊帆)在齊齊哈爾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哈拉新村裡一座現代化的玻璃溫室裡,在一排排長方形栽培基上,幾寸高的柳蒿芽嫩芽正在生長。這個溫室是村裡新興產業『契丹古茶』的生產基地。柳蒿在這裡有了新的生命,全靠31歲的達斡爾族小伙兒康健,如今他是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哈拉新村黨務助理、梅裡斯契丹壺柳蒿芽廠董事長、黑龍江省康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今年,他被授予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稱號。


『小時候,總是聽老人講柳蒿芽對我們民族的意義,我漸漸對它有了特殊的感情。每次回家過年,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以往我們只是自己食用或者曬一曬泡水喝,其蘊含的營養物質沒有被開發利用,也沒有形成產業。』康健說。
90後的康健,2008年入伍,成為一名武警戰士。退伍回到家鄉哈拉新村自主創業,康健做的第一步便是擴大達馨合作社規模,下定決心要讓柳蒿芽為代表的特產野菜深加工產品走得更遠。
『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學到的知識轉換成生產力,用經濟發展帶動家鄉發展,讓家鄉更富裕更美好。』康健說。
為把哈拉新村建設成民俗村、生態村、旅游村,更好地帶動村民致富,康健帶領團隊奔赴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潛心學習先進的制茶工藝技術,在產品品種研發上下功夫。由開始的傳統蔬菜深加工向以柳蒿芽為代表的特色野菜系列深加工轉變,目前已發展到14個品種。至此,合作社內部的9戶村民每年增收50萬元左右,50戶大棚戶創收2萬元以上,增加剩餘勞動力就業100多人。目前,『契丹古茶』已經是一家集基地種植、科研檢測、產品加工、策劃營銷、茶文化研究、互聯網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茶企,年產量近3萬盒,遠銷省內外多個城市,年收入800萬元。產品榮獲中國旅游紀念品大賽銀獎。
『我的家鄉需要我,也需要更多青年,希望通過我們的示范能有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就業,』康健說:『未來,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發揮先鋒模范帶動作用,領著父老鄉親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