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覺得這種狀態離我還很遙遠,現在是真正體會到了披星戴月工作的感覺……』,在防疫隔離觀察點,愛民區應急局的肖楠仍一如繼往地在電腦前不知疲倦地忙碌著。作為一名『90後』乾部,她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就主動請纓進駐隔離點,以實際行動書寫著忠誠和責任,在一線防疫『陣地』默默堅守和耕耘著,加班到深夜那是常有的事。『這些啊,看似是額外的付出,但當我站在這個崗位上,就覺得身為一個年輕人,只要有利於疫情防控,多乾點沒啥。』

延伸疫情防控『雲』服務,當好『隔離管家』和『知心姐姐』
在眾多『隔離工作微信群』中,肖楠所在的群總是能獲得群眾的一致認可,她和其他同事建立起『一人一單元』的專項網絡溝通服務模式,點對點將微信生活群打造成隔離人員的情緒宣泄出口、網絡信息窗口和心理疏導熱線,幫助隔離人員時常保持一個良好向上的心態。
在『雲』服務中,幫助隔離人員完成網上辦事事項可謂是一道難題,她將操作步驟編輯成文字,通過截圖或錄屏做成小視頻耐心指導隔離人員,這樣的實際操作再加上她的解讀,大家就都明白了。除了用短視頻、圖片形式宣傳消毒方法、消防安全、傳遞急需物品有關規定外,她還給隔離人員發送一些幽默笑話、貼心問候、疫情速遞和健康管理知識等,引導隔離人員辨別網絡信息真偽,化解不實信息帶給的壓力,安撫他們焦慮的情緒。

抓好對接落實各項細節,苦樂悲歡默默記在心底
在這個防疫隔離觀察點,高峰時的在管人數多達200餘人,上到耄耋老者,下到蹣跚孩童,肖楠和同事們每天都要通過微信詢問他們的身體和生活狀況,指導安排每天健康生活計劃,協調處理各種復雜工作。『幫我買一袋洗衣液』『拜托幫忙買個充電器』『孩子的練習冊麻煩幫我捎進來』……肖楠細心查看、逐條登記,並立即組織人員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一天,肖楠在核對隔離人員信息時,發現一個2歲男孩即將過生日,她與同事們提前准備好了『小驚喜』,在生日當天送去了水果蛋糕和祝福卡,孩子和家長非常感動,生日蛋糕前孩子的笑臉定格成了一張張照片,傳到微信朋友圈,得到眾多網友的點贊。
在一個陽光和煦日子裡,肖楠正在為隔離人員熱情服務,但當接到了父親病逝的消息後,往日笑顏常在的她立刻呆在了原地。在交辦好手頭工作後,她強忍著父親因病離世的悲痛,默默地請了半天假,回家辦完後事又立刻回到崗位,她說:『雖然在最後沒能陪在父親身邊,但他是一名老黨員,一定會理解和支持我這麼做的,他也會為我而感到光榮和自豪!』

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志願服務隊伍正在壯大
被『隔離』屬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當急需的物品經嚴格消殺後送到自己手中、面臨的一個個問題不斷解決時,當初的負面情緒也隨著漸漸消融,肖楠和同事們就這樣收獲了隔離人員的體諒和理解,大家紛紛主動配合防疫工作,她也被親切地稱為『五星級雲管家』。
在她和同事們的感召下,一個留學生小伙子也加入到志願服務中來。這位小伙子擅長利用『Vlog』記錄每天隔離生活,每天把規范消殺、健康管理和與工作人員互動等情況制作成一個個生動的小視頻,發到群裡引導其他隔離人員主動配合反饋隔離管控工作落實情況。大家紛紛學習效仿,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通過這樣的方式配合防疫政策似乎成為了新的風尚。

如今,肖楠依然堅守在防疫隔離最前線,用網絡傳遞著疫情之下的正能量,在這裡踐行著一名好網民『織牢網絡防疫網,堅守攻堅最前線』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