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十九連豐的密碼!黑土好『豐』景
2022-12-17 07:37:15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本周,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糧食產量數據,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居全國首位,實現十九連豐。系列報道《十九連豐的密碼》來看黑龍江如何多管齊下,建立黑土地長效保護機制,為糧食豐產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龍江縣景星鎮北溝村農民李旭迎來大豐收。1200畝玉米地,打出150多萬斤糧食,掙了170多萬元。其實,龍江縣地處松嫩平原生態脆弱區,一半是坡耕地,十年九旱,糧食產量沒有保證,大豐收得來得非常不易。說起豐收的秘訣,李旭很有感觸。

  龍江縣景星鎮北溝村農民李旭:『頭幾年沒有黑土保護的時候,種地就一個勁兒地增加化肥用量,時間長了,越用化肥地就越板結,打不出糧食。』

  為了抗旱保水、增肥黑土,當地將玉米秸稈均勻覆蓋在地表,第二年直接播種,配合有機肥和中耕深松。秸稈成了營養品,曾經不受待見的地越養越肥。

  龍江縣超越合作社副總經理馬志遠:『通過這幾年有機肥的拋撒和土地的深松整理,土地的通透性越來越好了,糧食品質好了,產量增加了,賣的價格也上漲了。』

  龍江縣農業局局長苑鵬飛:『通過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積極開展黑土耕地保護,新建高標准農田45萬畝、年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65萬畝以上,年施用有機肥50萬畝以上,秸稈還田面積逐年增加,初步實現了種養循環綠色發展。截至目前,全縣耕地地力提昇0.64個等級、有機質提昇3%以上、耕層增加1.3cm,糧食產量突破50億斤。』

  在綏棱縣上集鎮大米集中加工園區,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優質大米經過加工、包裝,銷往四面八方。

  綏棱縣上集鎮寶田村農民李君:『今年水稻每?產量都在九噸以上,米質也特別好,香味也特別濃。現在的米都是訂單,不愁銷,每天都在100多噸往出銷。』

  好米產自黑土地。綏棱縣典型黑土和草甸土佔全縣耕地面積的93%,過去因為連年耕作,黑土層變薄變瘦,大米產量品質都受到影響。從2018年起,全縣推進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種地與養地相結合、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全面實施水稻秸稈拋撒還田技術,讓黑土地吃上『營養套餐』。

  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土壤肥料測試中心主任孫德發:『土壤有機質增加到3%,耕層厚度增加1厘米左右,土壤容重減少0.1,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每畝5斤左右,使水稻增產每畝達30到50公斤。』

  根據不同土壤類型和積溫帶,黑龍江省探索形成以秸稈翻埋還田、秸稈粉碎還田、秸稈覆蓋免耕等為主的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稈翻埋、旋耕和原茬打漿還田為主的『三江模式』。這兩種模式被列為全國黑土地保護主推技術模式。隨著《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的發布,將進一步為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建立省市縣鄉村和網格、戶『5+2』七級田長制,與中科院聯合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目前,全省耕地質量等級高出東北黑土區0.13個等級,每千克土壤的有機質平均含量達到36.2克。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