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9日訊(記者 霍梟涵)19日,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徐佳就疫情下如何保持正確心態的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記者:針對近期疫情形式變化,我們國家出臺了新的政策和規定,但是有些人並不能適應,甚至於比之前的2020年更為恐慌,這些反應您怎麼看?
徐佳:首先我們要正確面對當前的疫情形勢。專家分析當前新冠病毒流行的毒株主要是奧密克戎,它的傳播力較強,但它的致病力明顯較弱,主要侵及上呼吸道,大多數癥狀表現較輕。
但是,對於政策或是環境的變化,人們難免會出現心理不適應的表現,這很正常,我們心理學稱之為應激反應,主要表現為:在情緒的方面可能是憤怒,焦慮,緊張,擔懮,恐懼,抑郁等;在身體上可能是睡眠問題,失眠多夢,胃腸不適,身體疲勞或疼痛等;行為方面可能會表現為回避自己認為危險的地方,拒絕改變,敵對爭吵等;思維方面可以表現為看待事務簡單粗暴,以偏概全,失去理智的分析判斷能力,經常會只關注極端事件,把極為微小的可能性給予絕對化判斷,甚至會出現災難性預期。這種應激反應是普通人在適應一些壓力性事件的過程中的正常的心理反應。一般通過自我調整和修正都會逐漸減輕並最終消失。但是也有一些人調整得比較慢、適應不好,所以也可能會形成真正的心理疾病。
記者:對於普通百姓面臨目前的疫情新形勢,應該如何自我調整或是更好的適應?
徐佳:每個人的內心實際上都是很強大的,我們每個人都有極強的自我調整能力。所以首先我們對於這一點要抱有信心,應該相信我們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回憶此前戰勝困難的經歷來鼓勵自己,也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來調整情緒,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盡快步入正軌,充實而有序的生活有助於內心的穩定,幫助我們重獲安全感。其次,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情緒狀態保持覺察,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會出現上述應激反應的情況就應該提醒自己,是不是有些反應過度了,是不是有些過分擔懮了,這時最好是求助,可以和周圍人談談你的感受,主動和積極向上的人交流,不要陷入自己的不好的想法中無法自拔。建議主動查詢官方可信的信息,相信國家,相信科學,避免盲目跟風。也可以去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如心理援助熱線電話或是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都可以。
記者:現在對於『陽了』這個詞比較敏感,您周圍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朋友或是家人嗎?他們的情緒怎麼樣?您有對他們或是他們的家人的一些建議嗎?
徐佳:我周圍確實有幾位朋友現在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他們中有我的同學也有我的好朋友。大家都在正在康復中,現在大家的反饋都差不多,他們都覺得和2020年前感冒的癥狀差不多,大家一致的建議是多喝開水,正常飲食,保持營養,多休息,該吃藥吃藥,該看病看病,不要緊張,保持樂觀。這樣的情況和我們國家現在公布的情況基本是一致的。對於現在『陽了』的朋友,除了以上的建議之外,我可以推薦幾個放松情緒的心理技術,一個是呼吸放松法:要求保持自然的腹式呼吸,呼吸保持平緩,關注並體驗氣流在呼吸道的流動感覺。第二個簡單的方法是光著雙腳踩在地面上,感受大地和自己的連接。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我們可以嘗試擁抱我們自己,或是用手去碰觸我們的膝蓋,感受手上的溫度傳到身體上的感覺。這幾個方法都很簡單,實際上是幫助我們快速的穩定緊張情緒的方法。此外,『陽了』不要互相抱怨,不要自責,應該彼此支持,這樣纔能更好更快的恢復健康。現在面對致病率致亡率更低的奧密克戎,我們更應該相信自己,相信科學,在積極防護的同時更應該坦然面對疫情,坦然接納自己、家人以及我們身邊陽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