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5日訊 『非常開心,我們的甜菜種子回家了!』3日,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甜菜高品質品種改良團隊吳則東研究員興奮地說。由他們團隊培育的一對甜菜單胚細胞質雄性不育系(不育率100%)和保持系種子,搭乘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六個月後,正式移交團隊,准備開始進行地面選育。
『這是我們團隊培育的甜菜種子第二次搭乘。』在黑龍江大學甜菜遺傳改良實驗室,吳則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06年9月,黑大團隊培育的甜菜品系首次搭乘了航天育種衛星『實踐八號』,經太空誘變後培育出了甜菜單胚新品種『航甜單0919』。
吳則東長期從事甜菜育種研究工作,其團隊所在的課題組所育成的甜菜品種在20世紀曾佔領我國甜菜品種的半壁江山,育成的甜菜品種『甜研312』推廣面積達到50萬畝。『甜研312』育種技術創新與推廣於2014年獲得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以及黑龍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國產甜菜品種的推廣種植增產增糖,使農民收益8000餘萬元,制糖企業收益1.38億元。
種子跟隨航天器到太空遨游,回來就能變成優良的『太空種子』嗎?吳則東手捧兩小包重量約100克五角星形狀的甜菜種子介紹,上天只是走完『萬裡長征一小步』,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後續在地面完成的。『我們會把這個種子種在試驗田,觀察它的突變,收獲塊根之後,還要讓它自交,自交之後種子經過兩代至三代纔可能會獲得誘變的純系,從而有機會選育出抗病性強以及產量高的誘變甜菜新品種。』
為攥緊『中國種子』,讓中國人能夠吃上中國的糖。多年來,吳則東帶領團隊在甜菜單胚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創新、甜菜新品種的選育以及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取得諸多成果,貢獻著力量。
『目前,我國使用的甜菜品種95%以上都是從國外進口。我們希望通過航天誘變技術,對誘變後代進行人工選擇,從中篩選出抗性強、產量高且能夠遺傳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從而增加它們的抗病性和產量,從而選育出能夠與國外甜菜品種相競爭的國產甜菜品種,保障我國甜菜糖業健康發展以及食糖安全。』吳則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