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新春走基層?過年不忘備春耕
2023-01-31 10:08:04 來源:北大荒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雖然春節期間氣溫急劇下降,可年味兒十足的對聯和大紅燈籠依舊把普陽農場襯托得格外喜慶。正月初八上午,農場第五管理區水稻種植戶趙龍又像往年一樣,啟動鏟車清理棚內積雪,開始了今春的水田生產准備工作。

  『這麼早就開始清雪了?』『早晚都得乾,還拖個什麼?早清雪、早扣棚、早昇溫,過完「十五」就把棚子扣上。』見家裡來了客人,趙龍停下鏟車,熱情地和記者打著招呼。

  今年35歲的趙龍是勤勞且喜愛琢磨事兒的新時代北大荒人,多年的水稻種植經驗讓他明白節本增效的重要性,特別是近年來僱工費較高的情況,更讓他看到了智能農機的優勢。從格田改造到衛星導航AB點輔助駕駛設備,從無人機到電動軌道運苗車,趙龍在節本增效路上一發不可收,也讓他的腰包越來越鼓,僅去年他種植的600畝水稻生產一項就盈利30餘萬元。

  嘗到甜頭的趙龍更堅定了種植水稻的信心。這不,當大多數人還沈浸在春節氣氛中時,他已開始了備春耕。

  『今年種多少水稻?』『600畝水稻,這兩年我在農場的幫助下引進了新設備,節約了成本。走,外面冷,屋裡聊。』

  當記者一進趙龍家,一陣肉香撲鼻而來。

  『香不香?這鴨子可是稻田鴨,是咱自己喂的,去年我養了100只稻田鴨呢……』

  『這不就是種養業相結合的「循環經濟」嗎?有機肥的問題解決了,那除草怎麼解決?有機水稻生產准備得怎麼樣?』

  一聽記者嘮起水稻生產,趙龍立刻來了精神:『在稻田裡養鴨子,鴨子吃掉田裡的雜草和害蟲,糞便又能給水稻提供養分,利用稻鴨之間良性共生的關系,減少化肥、農藥使用,不但生產出了有機稻米,養出來的鴨子肉質更細嫩緊實、味道鮮美。』

  通過聊天得知,普陽農場采取『農業+營銷+種植戶』抱團發展的方式,成立了產銷一體化黨支部,積極探索立體生態種養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農作物種植產業鏈單一的問題,而且還打造了『一水兩用、一地多收』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助推種植戶增收、企業增效。

  趙龍之所以水稻種植的精,一方面是他作為北大荒人有著對『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是智能農機讓他實實在在地看到了投入產出比。『去年,我家用上了電動軌道運苗車和AB點輔助駕駛八行插秧機,插秧工作由往年的每天7人用工量,降為每天4人用工量,每畝可減少成本60餘元。』

  都說農民過年是耍正月、鬧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可趙龍沒出正月十五就開始忙活,種子定好了、糞肥也備上了,接著就是扣棚、漚肥、浸種、育苗……

  年沒過完,趙龍就盼起了今秋的大豐收。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