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31日訊 3月31日,由國家發改委主辦的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現場會在廈門市召開。作為全國范圍內市場監管指標領域改革成效顯著、進步最快的城市之一,哈爾濱市應邀作典型發言,就構建『五個一』工作機制、持續完善信用體系、堅持數字化賦能、推進智慧監管等系列舉措向全國推介『哈爾濱經驗』。
近年來,哈爾濱市圍繞市場監管指標優化提昇,在拉動內需上做到嚴格監管與包容創新並行、助企紓困與激發活力並重,湧現出應用『互聯網+智慧監管』探索『企業自查+政府檢查』新型監管路徑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和成功案例。通過數字化賦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真正實現經營主體『放得開、管得住』,推動營商環境市場監管指標各項措施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構建『五個一』工作機制,提昇市場監管效能。近年來,哈爾濱市在全市范圍內著力打造集制訂計劃、發起任務、匹配人員、結果錄入、審核公示於一體的『雙隨機、一公開』智慧監管平臺,建立了市場監管局『一部門』統籌、33個市直單位聯動的聯席會議,按照行業分類『一戰線』主導、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執法檢查,『一清單』事項之外無檢查,『一張表』列明檢查程序、內容、標准,『一平臺』歸集整合信息的市場監管工作機制,為經營主體經營發展提供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全市各類經營主體年均抽查檢查不超過1次,切實做到企業有事上門、無事不擾。
分級分類監管,持續完善信用體系。在信用管理方面,建立信用風險分類數據監管平臺,根據行業特點科學研判企業違法失信的風險高低,確定信用風險等級,實行差異化監管。
通過歸集整合市場監管、稅務、住建、海關等16個部門、24類行業監管信息,建立信用評價標准,在食品領域率先推行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監管,有效提昇了監管靶向性、精准度。在信用應用方面,全市以信用報告代替企業『無違法違規證明』50餘萬次,各類經營主體應用『碼上誠信』近61萬戶,佔經營主體總數的56%,企業信用掃碼即知,信用良好企業享受『信易貸』融資、政務服務『綠色通道』等優惠領域達21個。在信用修復方面,在全國率先開展『承諾即修復』試點,政府主動代辦、『零周期』修復企業信用,全鏈條信用監管體系初步形成。
數字化賦能,推進智慧監管走深走實。積極運用數字技術手段,創建了『企業自查+政府檢查』新型智慧監管模式。在政府監管層面,通過電子化檢查留痕,將市場監管領域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執法文書錄入系統,檢查時自動關聯,實現檢查業務標准化。在企業自查層面,建立智能預警平臺,在學校食堂、鍋爐房、電梯間等高風險監管場景中試點運行人臉白名單和體溫檢測,對非專業操作人員非法操作及體溫過高的情況進行智能識別,形成實時預警信息推送,避免安全事故。
監管服務並重,助力經營主體發展。通過柔性執法和服務包聯,提昇助企服務水平。近年來制定出臺包容審慎監管實施意見和行政執法容錯糾錯規定,全市27個職能部門共計梳理不予處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不予強制『四項清單』共1550項,切實幫助經營主體減輕壓力、釋放活力。建立各級領導包聯企業數字化管理平臺,形成市、區縣和街道(鄉鎮)『三級包聯』工作機制,各級領導帶頭,助企紓難解困,通過服務促進企業誠信經營,從源頭上降低監管成本、提昇監管質效。同時,持續提昇便利化服務水平,大力推廣『網上辦』、不斷優化『掌上辦』。通過『e冰城』政務APP,開通個體工商戶開辦『秒批』服務。創新推出『自己查自己』『一人一檔』『一企一檔』,百餘項信息在掌上一覽無餘。
截至2022年末,哈爾濱市新登記經營主體20.07萬戶,同比增長0.34%;實有經營主體108.51萬戶,增長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