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1日訊(記者 陳顯春)5月10日,『水稻再生農業——從農場到餐桌,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合作項目』在大慶市肇源縣新站鎮新站村『大泡底』示范基地啟動。再生農業是一種旨在保護、恢復農田和生態系統的耕作方式,有助於保護和恢復土壤、水和生物多樣性。

項目一期共涵蓋水稻種植面積5000畝,由三家國際知名農業企業與肇源縣洪益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通過保持土壤表面作物覆蓋及運用『土壤活力+根系動力』方案,重建土壤肥力、引入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並降低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項目還將依托精准農業管理技術應用,實現作物生長全程可視化實時監控及全程可追溯,最終探索形成一套既能確保商業效益又同時兼顧環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水稻再生農業的解決方案。

記者在『大泡底』水稻示范基地的稻田裡看到,一臺經過改裝的插秧機,覆膜鋪管插秧同步進行。據合作社負責人介紹,插秧覆膜今年剛引進,是再生農業項目的具體實踐,效果有待進一步檢驗。從方案上看,因為覆膜提高了地溫,同時又使用了滴灌技術(水肥一體),既延長了水稻生產時間,又減少了除草劑的使用次數,大米的食味值與出米率將有所提高。另外,覆膜到八月份會自動降解,不會造成污染。

黑龍江省擁有廣闊肥沃的黑土地和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是中國主糧生產及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近年來,黑龍江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不斷夯實糧食生產根基。此次合作不僅覆蓋了『從農場到餐桌』的農業全產業鏈各個場景,還有望在農業、食品行業領域起到有力的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