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提能力 轉作風 抓落實?鶴崗,高分答卷的背後
2023-05-25 07:21:3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滕新桃 崔立東 吳樹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如詩如畫的鶴崗。

      黑龍江日報5月25日訊 4月末,鶴崗發布統計報告,今年一季度,鶴崗GDP為74.6億元,增速8.5%,高於全省(5.1%)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首位。

  鶴崗朝著綠色發展方向,正在走出一條產業轉型和昇級的新路子,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

  又見『烏金』,勾起回憶

  每周三是位於東山區的新一大集的趕集日。新一大集不設門檻,沒有攤費,所賣商品,多為百姓日常所需,亦有稀奇古怪之物。

  熙熙攘攘,叫賣聲聲,在這裡得以一瞥鶴崗市井文化。

  林林總總的攤位上,一小車煤塊引起一群老哥興趣。談煤質、論品種、說采煤、憶往昔……這群人,一看就是老礦工。

  隨著城市環保力度的加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散煤焚燒已退出鶴崗家庭,往日司空見慣的煤炭,如今難得一見。

  買煤已是小眾需求,賣煤的攤主賣了個寂寞,心思似乎也不在『賣』上,是在展示手裡有『狠貨』,抑或是用行為藝術訴說一段過往。

  煤城人對煤是有情懷的。

  2011年被列入資源枯竭型城市後,鶴崗在邊治理邊轉型中度過了12年。

  曾經『一煤獨大』的鶴崗,在黃金時期也曾經拉動鶴崗GDP連續十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轉型發展的今天,鶴崗雖然定位煤與非煤多輪驅動,但煤炭開采洗選仍然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鶴崗傳統煤炭產業的出路在於轉型昇級。

  被列入資源枯竭城市後,鶴崗礦業沒有『躺平』,隸屬龍煤集團的鶴崗礦業公司投巨資建設了一座東北地區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主焦煤煤礦——鳥山煤礦。

  『鳥』『山』兩字分別佔『鶴』『崗』半個字,其寓意不言而喻。

  鳥山礦煤炭儲量1.86億噸,可采儲量9600萬噸,設計年產能120萬噸,佔目前鶴崗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的十分之一。

  作為生產煤炭中『細糧』的鳥山礦,其地位在鋼鐵冶煉行業尤為重要,其產品尤為金貴。

  2022年10月10日,鳥山煤礦試產,日產1800噸,目前年產65萬噸,尚未達滿產。

  鶴礦公司黨群工作部部長江海龍表示,鳥山礦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程度國內領先、以『智』取勝,綠色發展,已經成為鶴崗礦業中的標杆企業。

  5月11日,記者進入鳥山煤礦950米深處,見識智能化給煤礦生產帶來的變化。所到之處燈火通明,像一座地鐵站,傳統礦井陰森的感覺在這裡沒有了。

  井下少見礦工,也不見采煤、運煤場景。地測大隊副大隊長韓國瑞解釋,煤礦白天檢修,晚上采煤。井下作業均由地面集控中心控制,采區、工作面的一舉一動,包括瓦斯、一氧化碳含量都在大屏上一覽無餘。

  『過去一個班需要三十多人,現在一個班僅10人。』韓國瑞說,不挖煤、不觸煤,礦工作業都是智能操控。

  『家裡有礦』,還得擅挖

  不可否認,鶴崗一季度經濟指標『開門紅』,緣於『家裡有礦』,借助煤炭資源優勢,鶴崗實現一季度經濟飛躍。

  目前,鶴崗有國有煤礦8個,地方煤礦31個。即便資源『枯竭』,每年仍有1700多萬噸的產能。不可否認,煤炭依然是鶴崗轉型仰仗的優勢產業,只不過是不再輸出原字號,經過洗選打扮,以『煤頭化尾』的形象面人。

  鶴崗市發改委副主任楊化銘分析,今年一季度鶴崗GDP增速快,主要還是三次產業的協同發力,將實體經濟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而其中尤以工業為主,工業中,煤炭優質產能的充分釋放是主要動能。

  『鳥山煤礦等陸續投產,強勢拉動了二產的快速增長。』

  從鶴崗統計局一季度統計報告看,在8項主要經濟指標中,規模以上工業穩定增長,主導行業拉動明顯。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6%,增速比同期增加6.3個百分點,分別高於全國(3.0%)、全省(5.1%)平均水平13.6、11.5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其中,煤炭開采洗選業產值同比增長14.5%,增加值同比增長26.7%,該行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為82%。

  工業投資的增長成為拉動鶴崗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為一季度經濟指標飄紅繪出濃重一筆。

  年消耗原煤130萬噸的華鶴煤化有限公司是典型的煤炭下游企業,其36萬噸合成氨、64萬噸大顆粒尿素生產能力在東北地區煤制肥企業中首屈一指。

  5月16日,記者在華鶴公司看到,直徑19米、高114米高塔主體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投資1億元建設的30萬噸綠色增值復合肥項目建設進入倒計時,項目投產後,將增加3億元的銷售收入。

  項目總監江平告訴記者,去年,華鶴公司實現產值17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銷售再創佳績,收入5.83億元。

  一季度,鶴崗新開工項目90個,完成投資增長207.6%,拉動全市投資增長6.5個百分點。楊化銘表示:『一季度工業項目投資增長較快、佔比較高,技改投資增勢良好,加速了工業轉型昇級,為全市投資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年,鶴崗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實施重點項目115個,總投資264億元。全市上下積極開展招商活動,一季度新簽約項目21個,投資額38.45億元;重點推進項目40個,投資額189.76億元;謀劃項目74個,總投資217.03億元;實際利用內資24.67億元,同比增長1.9倍,全省排名第一位。

  一方面做好『煤頭化尾』大文章,將煤炭吃乾榨淨;一方面推動煤與非煤產業多輪驅動,大力培育新興產業。鶴崗立足煤炭資源優勢,深度挖掘能源優勢潛能,走出了一條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石墨,鶴崗的新希望

  鶴崗一季度經濟指標中,制造業也是亮點。一季度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6%,拉動工業投資增長13.7個百分點。這其中,石墨和碳素制品制造項目投資功不可沒。

  不著急『去煤化』、『撕標簽』。鶴崗清醒地認識到,日益『枯竭』的煤炭所帶來的經濟增長不具有可持續性,實現經濟轉型,必然要走過煤與非煤產業這道坎,最終走向產業轉型昇級之路。石墨產業,無疑是鶴崗經濟轉型、接續、發展的希望和未來。

  鶴崗市石墨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孔萍介紹,鶴崗石墨礦石儲量達到20.08億噸,居亞洲第一,是全國最大的天然石墨原材料基地,全國鋰電池負極材料用石墨原料80%以上來自鶴崗。其中,雲山石墨礦區為國家級綠色礦業示范區,已形成年產600萬噸礦石的生產能力。

  鶴崗的目標是建成年產1000萬噸綠色智能礦山,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晶質石墨生產基地。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石墨產業在鶴崗興起,與煤礦百年開采史比較,石墨尚屬新興產業。憑借長期以來積累的工業基礎和產業經驗,鶴崗沒有走煤礦開采的老路,而是采用『集中開采、統一供應』的石墨資源開發模式,提昇了資源開采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在石墨應用上,鶴崗持續在石墨產品的精深加工和先進制造業上發功、用力,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材料、石墨烯應用材料等應用產品兩條產業鏈。

  目前,鶴崗有石墨企業37戶,形成深加工制品年產30萬噸的產能。產品由單一的球形石墨,延伸拓展到高純石墨、鋰電池負極材料、動力電池、石墨烯粉體、石墨烯潤滑油等下游應用產品。

  鶴崗石墨企業也是高標准起步。域內的海達公司等7戶石墨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奧星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中國五礦石墨被認定為省級『綠色(非煤)智能礦山』;中國石墨集團2022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今年一季度,中國五礦石墨公司年產20萬噸選礦項目又迎來了提前試生產。

  這一系列的組合動作,為鶴崗石墨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提振了士氣。

  2022年,鶴崗石墨及相關產業實現產值達52.6億元,同比增長5.3%,佔全市規上工業比重的7.4%,已成長為僅次於涉煤產業的第二大產業。

  依托資源、產業聚集優勢,鶴崗以發展新能源材料產業鏈為重點,全面發展石墨烯材料、超硬材料、特種石墨等產業鏈,已經構建起『1+N』石墨產業發展體系。孔萍表示,『用三到五年時間,實現鶴崗石墨產業300億元產值未來可期。』

  奧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小巨人』企業。5月10日記者采訪時,這家公司的董事長陳瑞告訴記者,眼下,新能源汽車和耐火材料市場是史上最好時期,趕上這個行業風口,去年公司銷售收入達到2億元。

  奧星3個車間、10條生產線的滿負荷生產可產鱗片石墨10萬噸、球性石墨3萬噸、負極材料4000噸。陳瑞說:『二線技術昇級改造完成後,將釋放更多產能。』

  目前,奧星已獲得60多項專利授權,2021年奧星與哈工大共同承擔『抗低溫含硅天然石墨負極材料』省重點研發項目正在緊張推進,該項目研發成功後,將延緩寒冷地區新能源電池衰減速度,提高新能源電池使用壽命。

  鶴崗人,美化鶴崗

  經濟增長,帶動了鶴崗財政收入增長。

  鶴崗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該市金融市場持續向好。全口徑財政收入18.4億元,同比增長27.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億元,增長29.6%,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7.2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3位。

  財政收入持續增加,鶴崗把錢袋子向改善民生項目傾斜。

  『我在鶴崗很想你』。草叢中,慢道旁,豎著這樣一塊不起眼兒的木牌,看了,讓人心頭湧上一絲莫名的感動。

  5月10日的東山體育公園,草木蔥蘢,藍藍的天上,低垂的白雲悠閑地漫過公園上空。

  上午十點多鍾,公園人不多,三三兩兩,有漫步的,有拍照的,時間仿佛靜止了。一群穿戴艷麗的婦女見記者鏡頭對准她們,立刻打出手勢,擺出優美的造型……

  在主城區,這樣的公園有31個,經過多年治理和美化,鶴崗已脫胎換骨,擺脫了昔日『煤黑子』的形象。

  最經典的案例是2018年實施的『兩河十四溝』治理工程。鶴崗用3年時間完成了一項可以載入鶴崗史冊的『水清岸秀』浩大工程,鶴崗因此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城市環境整治和形象再造,鶴崗還實施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程。目前,已經完成采煤礦山修復930公頃,森林撫育33480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7.58%,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15.8平方米,『創森』36項指標全部完成。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鶴崗人的理想生活正在變成現實。

  5月的鶴崗,像一個精心梳洗打扮的小姑娘,沒有濃妝艷抹,卻清新靚麗、楚楚動人,整座城市給人一種清新、靜謐、溫暖的美感。

  新市民,改變鶴崗

  外地人在外地也很想鶴崗。

  鶴崗網紅城市標簽,吸引著眾多外地人打卡鶴崗,作為背書的是鶴崗優良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型城市特有的礦區文化。

  今年『五一』假期,鶴崗共接待游客15.3萬人,實現旅游收入2479.55萬元。鶴崗文旅局市場科科長井春輝很欣慰,『這比疫情前的2019年「五一」假期來的人還要多,收入還要高。』

  在鶴崗,人們的生活節奏有點慢,居民看不出多有錢,但從吃喝玩樂上看,感覺這個地方『不差錢』。

  白天,逛街看景,體驗風土人情;夜晚,鶴崗小串串起一城煙火。

  來自鶴崗統計報告顯示,一季度,鶴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億元,同比增長10.3%,分別高於全國(5.8%)全省(8.3%)平均水平4.5、2.0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今年年初開展的年貨節、政府消費券等促銷活動,推動一季度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銷量增長124.2%。

  鶴崗消費市場加快恢復,消費類商品增勢明顯。鶴崗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季度,圍繞汽車類、家電類、通用類、餐飲類等類別,累計發放3期、1000餘萬元政府消費券,帶動消費近1億元,持續促進消費市場昇溫回暖。

  一季度,鶴崗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122億元,同比增長12.9%;貸款餘額715.8億元,增長5.8%。對此,中國人民銀行鶴崗市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稱,『當地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作用,讓金融活水流動起來。』

  到鶴崗,繞不開房價這個話題。不過,『白菜價』房子並不是這個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全貌。

  馬路寬、樓房高、街面淨。外地人逛鶴崗,突出的感受是這裡根本不是想象中的煤城,市場也看不出『枯竭』的痕跡。

  2008年開始,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鶴崗市啟動了煤礦棚戶區、采煤沈陷區棚戶區改造等項目,111159套棚改房的大量入市,直接拉低了鶴崗房價。

  鶴崗統計報告顯示,一季度,該市房地產投資增長3.8倍,拉動全市投資增長7個百分點,房屋施工面積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1.3萬平方米,增長31.9%;商品房銷售面積1.9萬米,同比增長35.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8萬米,增長78.5%;住宅銷售額0.7億元,增長97.8%。

  房地產主播陳佳美從事房地產銷售多年,2021年進入直播電商行業,開立抖音號『鶴崗探房佳美』,兩年多時間,線上售房200餘套。

  『客觀說,鶴崗房價不能說便宜,但確實不貴。』陳佳美說,流動性好,客源廣泛,成全了鶴崗地產中介產業。

  房價不貴只是相對而言,在鶴崗主城區新樓盤,每平方米6000元的房價對於本地人來說也不便宜。

  『鶴崗是一個幸福指數很高的城市,物價不貴,生活品質不低。』退休市民陳先生表示,他哪都不去。

  綠思咖啡是鶴崗本土品牌,在鶴崗人氣頗旺。來這裡消費的多數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常常客滿。

  1998年出生的李霖嶼是綠思咖啡副店長,畢業於江蘇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畢業返鄉就業。在李霖嶼眼裡,家鄉鶴崗挺好,這些年變化很大。畢業後這幾年,給他明顯的感覺是身邊的小伙伴回鶴崗的多了,『大約有十多個吧。』

  『小城不大,風景如畫。』綠思咖啡老板李鐵鑫說,『年輕人選擇來鶴崗一方面為就業考慮,一方面是奔著這裡優良的人居環境。』

  2014年綠思咖啡開業前,鶴崗一家咖啡店都沒有,如今已經開了大大小小50家左右,其中不乏連鎖大品牌。李鐵鑫感嘆:『是年輕人帶火了鶴崗的咖啡店。』

  隨著年輕人返鄉和來鶴崗創業、養老、旅游人數的增多,催生了鶴崗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大城市該有的鶴崗都有。』李鐵鑫感覺『鶴崗正從傳統商貿中走出』。

  鶴崗把新市民看作加速鶴崗高質量轉型發展、激發城市動力的新活力,牢牢把握住了新市民增多的機會。今年3月,鶴崗為新市民量身定制了『六優惠』『六共享』政策,其中包括創業和居住房補、養老服務降費以及就醫入學『共享』服務。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鶴崗坐等『考官』上門『面試』,在15.3萬外地游客中保不准潛伏著多少准新市民。

  鶴崗正吸引更多的人到這裡駐足、觀望、悠悠忘返……

  采訪時,記者深切感受到,『資源枯竭城市』、『煤城』、『白菜價』,這些標簽重重地壓在了鶴崗這座城市身上,這種壓力,或多或少作用到每一個鶴崗人。

  鶴崗在努力撕標簽……

  如何借鑒先進城市經驗和城市營銷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差異,找准適合鶴崗的經濟突破口,打造出鶴崗的品牌,將客源引進來,將城市『賣』出去,讓鶴崗真正紅起來,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一道值得深度思索的考題。

  這或許是拓新城市發展的新契機,期待鶴崗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責任編輯:王俊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