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哈工大聯合開發微納機器人國際領先
2023-06-02 07:42:2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霍營 趙一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2日訊 近日,哈工大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聯合開發出仿水熊蟲醫用微納機器人,首次實現微納機器人在靜脈內驅動及駐停,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相關研究成果以《可在血管中靶向駐停的仿水熊蟲醫用微納機器人》為題,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上。同時,《自然》雜志以《仿水熊蟲爪形結構為游動微納米機器人提供抓地力》為題將該成果作為研究亮點進行報道。

  據了解,常規的藥物遞送大都是通過口服或輸液的方式以藥物分子或載體在血液等流體中進行擴散,不僅遞送效率低下,而且對肝腎的損傷比較大。哈工大醫學與健康學院吳志光教授介紹,有研究對最近30年來的藥物遞送效率做出統計,發現絕大多數藥物在病灶區域的遞送效率僅為0.7%。如何讓藥物在病灶區域有效駐停成為一直以來逆血流研究領域的難點。

  當前,微納機器人憑借其體積小、質量輕、推重比大等特點,在藥物靶向遞送領域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然而,如何確保微納米機器人在血液高流速環境下『站穩腳跟』、自如驅動?怎樣構築牢固的藥物運輸『通道』,實現循環系統內靶向釋放?

  面對諸多挑戰,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仿水熊蟲醫用微納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有著水熊蟲一樣的『爪子』,可顯著提昇微納機器人的驅動效率,讓機器人『跑得更快』,實現了讓直徑20微米的機器人可在20000微米/秒的靜脈血流環境中高效運動。

  為讓機器人『停得住』,研究團隊通過多磁場復合調控技術,實現了微納機器人在生物組織表面可控駐停及藥物靶向釋放,駐停時間大於36小時。

  哈工大機電學院李天龍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過去微納機器人只能實現藥物在毛細血管內的遞送,99%以上的藥物順流而下,並未有效到達病灶區域。而研究團隊開發的微納機器人其創新之處在於,實現了在靜脈血管內的可控運動和駐停,使藥物既能順流而下,又能逆流而上,還能橫穿血流,最終到達病灶區域,從而顯著提高藥物的遞送效率,降低藥物使用的劑量以及對肝腎的損傷。李天龍教授說,微納機器人在靜脈內驅動及駐停的實現,為破解藥物有效遞送難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和思路。

  據悉,此項研究成果今後如能完成臨床轉化,可望顯著提高藥物靶向遞送效率,為惡性腫瘤等疾病的精准治療帶來光明前景。

責任編輯:王俊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