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4日訊『碧草無際遠,葦蕩連天碧,河水清波飄,水鳥漫雲空』的黑土地原生態自然靜謐風光美不勝收……游走其中,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翩翩起舞的丹頂鶴、悠閑自得的鴛鴦、三五成群的野鴨子、成群起飛的蒼鷺,在水草中起舞的各種水鳥……放眼望去,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天高氣爽、風行草偃、雲走鳥鳴,河流縱橫、灘水浩淼、魚翔淺底……夏日季節,來到美麗多彩雙鴨山,走進一個個原始濕地,呈現在眼前的是恰似仙境一般的美麗迷人景色,享受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悠然愜意和迷戀陶醉。
生態風光無限美,生機盎然大自然。這是雙鴨山市依托自然優勢、注重山水並存,保護與利用相融,擦亮『黑土濕地之都』大美名片,叫響『美麗多彩雙鴨山』生態品牌的真實寫照。
A
濕地是一個地區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類生活、生產的關系最為密切,擁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雙鴨山市的濕地資源十分豐富,總面積8.51萬公頃,有著較高的典型性、稀有性、多樣性和自然性。不僅有保存完整的區域生態系統,也是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繁殖的理想場所。
近年來,雙鴨山市始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嚴格遵循『保護優先、嚴格管理、系統治理、科學修復、合理利用』原則,堅定不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依法打擊破壞濕地資源違法行為,不斷推動濕地保護治理和修復,取得了保護和改善原生態環境的雙重功效。
市委、市政府將濕地保護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制定了濕地保護工作部門協調聯動機制,成立了濕地保護工作協調聯動推進小組,建立了總體統籌、橫向協調、部門聯動、順暢高效的市、縣、鄉、村多級濕地管護機制。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多次帶隊深入縣區,實地檢查指導濕地保護工作,多次聽取相關部門關於濕地保護方面的專題匯報,研究部署相關工作,並把濕地保護『一法一例』納入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計劃,切實增強了各級領導乾部依法保護濕地的意識和責任。
目前,雙鴨山市轄區已建濕地自然保護區5處,其中國家級2處,為黑龍江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3處,為黑龍江安邦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寶清東昇省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大佳河省級自然保護區;建有國家級濕地公園2處,為黑龍江安邦河國家濕地公園、黑龍江饒河烏蘇裡江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保護率為86.96%,基本形成了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濕地公園為輔、其他保護形式互為補充的地市級濕地保護管理體系。
B
令人欣慰,正是由於對生態環境的一貫保護,雙鴨山市使大片的濕地基本保持了原生狀態,成為大自然遺留給雙鴨山人的一片自然聖地。
為明確濕地保護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出臺了《雙鴨山市濕地保護『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壓實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保護濕地的主體責任,逐級明確分工、細化職責,進一步建立起條塊結合、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全市濕地類型保護區已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管理。
在全市建立了濕地分級保護體系,向全社會公布了省濕地名錄內雙鴨山市濕地范圍,按照雙鴨山市濕地保護修復實施方案,將濕地面積分解到各縣區,制作了濕地資源分布圖,在濕地保護區顯著位置設立界碑,現已完成濕地圖斑監測25個。七星河保護區已初步構建濕地生態監測評估指標體系,建設了無人機監測、紅外相機監測、遠程遙感影像監測平臺和大數據平臺以及20處遠程遙感影像監測點。東昇保護區成為全省第一個完成自評報告為優的濕地保護區,按照最新發布的濕地名錄對200個濕地斑塊和春秋兩季飛抵保護區的候鳥進行了動態監測,共監測到野生鳥類66種,候鳥數量20餘萬只。目前大佳河保護區正在開展全省第二批保護區績效評估工作,進一步推進科學規范管理和能力提昇。
在濕地保護『一法一例』實施以來,雙鴨山市利用世界濕地日、黑龍江濕地日、濕地保護宣傳月等特殊時段,積極開展多形式、多維度宣傳普及工作。市林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各部門也按照行業管理要求,積極開展濕地保護宣傳,引導企業、商戶、農戶、居民認真學習,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對濕地保護工作的思想認識,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推進、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近年來,全市累計懸掛宣傳條幅200餘幅,發放普法手冊1萬冊、普法宣傳單3萬份。在政府網站公布了破壞濕地資源案件線索舉報電話。截至目前,雙鴨山市無征佔用濕地情況。
C
沒有保護的發展是走不長遠的,同樣沒有發展的保護也是沒有出路的。雙鴨山市通過不懈的努力,一手抓濕地資源的保護,一手抓濕地資源的利用。
持續強化國家級保護區管理手段,購置巡護車、巡護船、無人機等設施,全面改變了原有的人力巡護方式,實現了『水陸空』立體式巡護模式。對所有退耕還濕地塊加密巡護頻次,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濕地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促進濕地『一法一例』有效實施。累計遷出牛羊近千只,沒收違法捕魚網具五百餘米。目前退耕還濕地塊無復墾復耕現象發生。在春秋兩季防火期加大巡護監管力度,累計簽訂防火告知書30份。定期組織清理保護區內垃圾,確保環境整治全域覆蓋不留死角。同時充分發揮法檢『兩院』職能,探索建立落實以生態環境修復為主的損害救濟制度。通過辦理濕地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共增殖放流魚苗15萬尾,監督有關單位拆除違建房屋480平方米,協調有關單位推動還濕714.34畝。
此外,2017年投資2000萬元,開展了鳥類遷徙通道補償、管護路維修、東輝村環境治理、棲息地修復、鳥類遷徙通道視頻監控的生態補償項目,現已完工並投入使用。2022年投資1000萬元,落實了鳥類遷徙通道補償、社區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社區共管共建、生態修復與保護、宣傳教育等生態效益補償項目,目前正在推進中。通過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建設,使保護區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得到進一步提高,使濕地生態系統動態監測能力和技術水平得到明顯提昇,周邊區域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通過退耕還濕、禁牧、生態修復等恢復工程,使濕地固碳總量逐年增加。
鼓勵和支持大佳河保護區與中科院科研團隊合作,規劃設計了饒河縣濕地生態經濟綜合體項目,以『建基地、搞示范、梯度推廣』的方式,科學發展相關產業,科學有效利用濕地資源,力求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效合一。結合饒河縣『烏蘇裡江百裡黃金旅游帶』建設,在沿烏蘇裡江和撓力河濕地開展濕地科普、濕地研學、濕地觀光為主要內容的濕地文化游,以及濕地觀鳥、濕地采集為主要內容的濕地體驗游項目。加大安邦河濕地公園投入力度,開展了濕地公園宣教館維修工作,使宣教館更加科學、規范、生動地展示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2021年通過了4A級景區復核。同時2015年以來,全市退耕還濕3900多公頃,保護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滿足了動植物資源的生態需求,減少了人為乾擾對濕地的影響,提昇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
藍天碧水交相輝映,水禽鳥類翱翔空中,浩瀚綠洲一望無際,花草芳香令人陶醉。得天獨厚的濕地環境,不僅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候鳥棲息繁殖,還成為人們旅游觀光的好去處。每年,來雙鴨山市濕地旅游的各類游客多達幾十萬人次。
山林、草原、水面和濕地,讓雙鴨山環境清新,氣候宜人,生態優良。雙鴨山市正用『天人合一、物我同舟』的大生態理念,堅定地守望著這片三江濕地的『濃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