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6日訊(記者 許諾)近期,特別是8月2日開始,受臺風『杜蘇芮』影響,黑龍江省南部地區出現暴雨、大暴雨,局地農田受災,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為做好災後農業生產恢復工作,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發布洪澇災後農業生產抗災自救方案。
全力搶排田間積水。要把加快田間排水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減少農作物水漬時間。
全面加強田間管理。旱田作物重點抓好培土扶正,根據暴雨後田間倒伏情況,加強分類管理。對於個別倒伏較輕的(莖與地面夾角大於45度)地塊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對於倒伏嚴重、尚未完成授粉的玉米地塊,應及時人工扶正、紮把,扶起時要早、慢、輕,避免傷根,培土高度以7?8厘米為宜,結合培土固定,促進其盡快恢復生長;對於處於灌漿期倒伏嚴重的玉米地塊,注意墊高植株,減少霉變和鼠害;莖折斷嚴重的玉米地塊,視情況及時青貯,減少損失。對受澇漬危害的玉米、大豆,一般表現為葉片發黃,光合效率降低,要及時噴施速效肥料。天氣放晴後盡快采用無人機噴施葉面肥,促進植株快速恢復生長。
落實促早熟措施。對有條件的玉米田要采取放秋壟、拿大草、割空稈、打底葉等措施,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增加透光和通風,促進玉米脫水,加速灌漿,避免明年草荒。同時在蠟熟中後期進行人工站稈扒皮晾曬,降低籽實含水量,增產、提質。大豆要在8月中上旬拿淨田間大草,增強通風透光,增加莢數和粒重,促熟增產。
防范低溫早霜。要密切關注氣象變化,早霜來臨前,玉米、大豆可因地制宜噴施磷酸二氫鉀或抗寒制劑,提高植株抗性。早霜發生時,可在地塊上風口,用新鮮的秸稈、樹葉、雜草等作燃料造煙防霜,提高近地溫度;對貪青晚熟的玉米,收獲前10天噴施脫水劑,適時收獲保產;對遭受早霜的玉米視情況推遲收獲,延長作物後熟生長時間;對受災較重或絕收地塊,及時開展青貯,盡量減輕損失。對灌漿的水稻,可噴施增溫劑,增強抗寒能力,減輕低溫危害;一旦發生霜凍,適時采取人工煙熏,提高局部環境溫度,減輕霜凍危害。
科學防控病蟲害。切實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一旦達到防治指標,加大統防統治和綜合防治力度,避免自然災害和生物災害的交替發生。水稻要重點防治稻瘟病,兼顧紋枯病、鞘腐病、細菌性褐斑病、穗腐病等。玉米要重點防治玉米大斑病、灰斑病、紋枯病等病害,兼顧玉米螟、粘蟲、玉米蚜蟲、雙斑螢葉甲等蟲害。大豆要重點防治大豆霜霉病、灰斑病、菌核病等病害,兼顧大豆食心蟲、大豆蚜蟲、大豆紅蜘蛛等蟲害。防治大豆霜霉病等病害,可使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岡霉素A、解淀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等生物藥劑或?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菌·戊唑醇、烯唑醇等化學藥劑。在防治過程中,要科學規范施藥作業。
各地要站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大局高度,結合深化能力建設『工作落實年』活動,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群眾觀念,進一步增強災後恢復農業生產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層層落實工作責任,搶抓有效時間,確保災後恢復農業生產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全力以赴奪取糧食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