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省法院  >  法院動態
搜 索
我的訴源治理故事 | 『除了一判了之,我是不是還可以做得更好?』
2023-08-24 16:36:00 來源:黑龍江法院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如何促進矛盾糾紛在源頭

  得到及時化解?

  怎樣發揮人民法院

  在訴源治理中的職能作用?

  怎樣不斷增強人民群眾

  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身處辦案一線的法官

  有經歷,有體會,更有責任

  我們邀請

  每天奮戰在審判執行一線

  奔走在田間地頭的辦案法官

  拿起手中的筆

  為我們講述Ta身邊的

  訴源治理故事

  『這地,自打開天闢地就是我種的,憑什麼就給她了!』

  眼前這位已經挺不直脊背,眼角含混著一汪水的李大爺,每每跟我講述起和兒媳爭地的經過,立馬就變得鏗鏘有力,情緒激動。在第三次接待李大爺之後,我像剝洋蔥一樣了解了這翁媳之間的矛盾,發現看似簡單的『爭地』糾紛背後,有農民根深蒂固的土地情懷,更暗藏著錯綜復雜的養老矛盾,想要化解,功夫得下在庭審之外。

  僵局

  李大爺今年已經80多歲了,家中的土地算上村裡分的和自己開荒的,足足100多畝。二輪土地承包時,李大爺的三個女兒都已外嫁,他便和兒子、兒媳和兩個孫女共同生活,並作為這一個大家庭的戶主承包了村裡的土地。隨著年齡漸長,李大爺也和祖祖輩輩的老人一樣,把自己一直種的地都交給了兒子兒媳耕種。本以為可以頤養天年了,沒成想,兒子卻在去年突發疾病去世,白發人送黑發人,讓李大爺悲痛不已。本來指望養兒防老,現在已然落空,一輩子指望著土地的李大爺知道,他必須把土地這個『命根子』牢牢握在手裡。於是,處理完兒子的後事,李大爺便跟兒媳提出,要求她歸還自己原來耕種的土地。可經過村乾部幾次出面調解,兒媳都態度強硬,拒絕返還,後來甚至閉門不見。李大爺見討還土地無望,一紙訴狀將兒媳訴至法院,要求返還他交給兒子兒媳耕種的三塊土地。

  方向

  了解案情之初,我初步判斷李大爺的訴訟請求是沒法得到判決支持的,雖然同情他的遭遇,但在農村以家庭為單位承包土地的制度前提下,土地承包經營權對家庭內部成員來說是共同共有的財產權利,李大爺並不能通過訴訟的方式指定自己想要耕種的地塊。可反復的釋法說理也沒法真正讓李大爺理解,他無奈地低著頭,喃喃地說著要是贏不了就只好一級一級往上告……

  看著眼前這個說起自己沒了兒又沒了地就掩面啜泣的八旬老人,我想我實在不應該用一份冰冷的判決熄滅他的希望,而且眼看春耕就要開始了,糾紛得不到解決,誤了農時耽誤的可是這一年的收成。唯一的辦法,還是要聯合村委會的工作人員,繼續通過庭外調解的方式促成雙方達成和解。

  隱情

  確定了方向,可剛邁出一步就碰了一鼻子灰——兒媳孫小芳根本聯系不上。手機無法接通,鄰居說家裡最近都沒有人在,輾轉打聽到了孫小芳大女兒的微信號,終於有了眉目。當孫小芳得知法院介入了家裡的糾紛,也向我道出了許多苦衷。多年來和丈夫勤懇種地,沒少吃苦,現在丈夫沒了,自己身體也不好,只能指望著這地了。我站在女性角度對她表達了理解和寬慰,在她漸漸放下心防後,我們推心置腹地談了幾次,我纔知道李大爺執意爭地背後的原因,其實為了安排自己晚年養老。

  原來,李大爺在兒子去世後,不想讓兒媳給自己養老,想要『帶著』自己的地投奔姑娘家,把地交給姑娘耕種,來補貼贍養老人的開銷。而孫小芳的心結也不在李大爺這裡,而是害怕就此永遠失去了自己辛辛苦苦『養』出來的耕地。我一下豁然開朗,這個案子的癥結原來在這裡!

  退敗

  理解了雙方真實的訴求後,我提前聯系好了村土地員,約好雙方當事人,帶著調解方案和忐忑的心情來到了村委會。一開門,一屋子的人投來灼熱的目光,對桌而坐的有李大爺的三個女兒和孫小芳的娘家人,看樣子已成劍拔弩張之勢,我心裡暗暗一沈。

  果然,調解開局就不順利,當事人沒等開口,雙方後援團就開始互相攻擊。『我爸在你家受了多少氣,你心裡沒數?』『那地都是我家小芳跟著一壟一壟開出來的,憑啥就這麼給你們!』……我見狀急忙安撫雙方,判斷孫小芳既然能到場協商,肯定心裡已經有了想法,於是讓她先說。『要是不讓我養老,我可以把地給你,但是給哪幾塊地得我來定,等你沒了,地還得還給我』,孫小芳堅定地說。『你這是盼我死啊!』李大爺話一落地,場面頓時又亂作一團。我和土地員面面相覷,他告訴我,之前的調解也都是這樣不歡而散的。

  轉機

  第一次調解失敗,我感到深深的無力感,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涉及家事的糾紛本就牽扯太多情感因素,其中孰是孰非並不是外人能夠斷定的,而這件案件又關系到農戶內部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配、開荒地承包合同簽訂主體和實際經營主體不一致等復雜問題,除非協商解決,否則難以得到妥善處理。

  復盤整個調解過程,我注意到一個人,可能是案件的突破口,就是李大爺的三女兒李艷萍。她話不多,但當孫小芳提出土地將來還要返還的時候,她顯得尤為激動。於是我決定,單獨和她談談。果然,李大爺的三個女兒,一個已經住進城裡不再務農,一個體弱多病經濟困難,姐仨商量過後,決定由老三接過贍養老人的重擔,李大爺也承諾把自己的地交給她耕種。沒想到,嫂子分毫不讓,想到以後老爺子去世,地就要還回去,李艷萍直言:『那我這不是白乾一場麼』。

  我這纔明白,李大爺的堅持一直以來都是為了能給家庭條件也不富裕的三女兒多爭取一些,只要李艷萍能點頭,這事兒就談得成了。於是我推掉了所有工作安排,用一下午的時間,耐心傾聽她的想法,疏導她的情緒,排解她的苦悶,設身處地站在她的角度,為她將來贍養老人可能遇到的問題答疑解惑,把農村土地承包的法規政策向她詳細地解釋說明,糾正了她以為的土地可以繼承的錯誤想法。終於,她握著我的手說:『法官,你為了我家這個事沒少費心,我也不忍心再折騰你們,再讓我老爹這麼著急上火了。』

  化解

  經過和土地員詳細探討了土地承包相關政策,我們最終在合法的基礎上提出了調解方案。再次把當事人雙方約到村委會,我心裡踏實了許多,雖然雙方見面還是免不了互相指責幾句,但最終在我和村委會工作人員的共同見證下,李大爺和孫小芳自願簽下了家庭成員內部承包地分配協議,對各自的耕種地塊和耕種面積進行了明確約定。孫小芳在我多次的勸導之後也同意在本輪土地承包期結束之前,無論老人是否在世,都不再主張返還土地。

  糾紛得到了妥善解決,李大爺向法院提交了撤訴申請,見到我,他激動地說:『我還以為這地我要不回來了呢,沒想到法官這麼快就給解決了,這個春天我這地又能放心地種了!』

責任編輯:郭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