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藏糧於地 藏糧於技 | 從荒漠變良田!黑龍江在鹽鹼地裡種莊稼
2023-09-07 10:50:00 來源:東北網-龍視新聞聯播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作為重要的後備戰略耕地資源,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系列報道《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來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如何因地制宜利用鹽鹼地,向各類鹽鹼地資源要食物。

  今年4月份之前,安達市臥裡屯鎮這塊鹽鹼地還是一片荒蕪,經過改良,現在水稻已經進入了蠟熟期,再有一個多月就能收獲了。目前,這片地的鹽鹼度PH值是7.4,正是適宜水稻生長的環境。

  安達市臥裡屯鎮致富村農民張維安說:『我從小就在這個地方放牛放羊,幾十年了。放牛羊都啃不飽的地方,你看現在都出水稻了。你看這水稻多好!鹽鹼地能長莊稼,太不可思議了!』

  『鹼地白花花,一年種一茬,小苗沒多少,秋後不收啥。』農民的順口溜道盡昔日的無奈,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蘇打鹽鹼地集中分布區之一。黑龍江省鹽鹼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安達、肇東、肇源等17個縣(市)。如何讓莊稼漢一籌莫展的荒漠變成豐收的良田?科技是不二法門。

  安達市華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飛介紹,公司正在實施農田灌溉工程,對支渠進行反挖修型。通過『天地空』一體化障礙因素診斷,分區分類地制定鹽鹼地的改良技術路線、技術方案以及改良的工程化措施。

  過去七年,臥裡屯鎮農民王小輝一直在和鹽鹼地較勁,但土辦法不管用,腳下的地始終打不出糧。而如今,依靠華清農業和清華大學的技術支持,他第一次在鹽鹼地上種上了400畝水稻。

  安達市怡泰農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王小輝說:『鹽鹼地頭一年畝產能達到八九百斤以上,沒有人敢這麼想。來年我打算再多整100多?地。』

  通過綜合治理鹽鹼地,安達市今年新增水田3000多畝,預計增加糧食200萬斤以上。

  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湖鎮,鹽鹼地改造的一處項目現場,四家企業同臺競技,他們采用不同的技術、相同的種子,來進行鹽鹼地改造、水稻種植。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閆子勇表示,從目前水稻的長勢來看,這塊試驗田效果是最好的,一畝地產量能夠達到五百公斤左右。全縣可開發利用的鹽鹼地面積大概是18萬畝,如果都能達到這樣的標准,水稻產量可以增加9萬多噸。

  除了產量外,杜爾伯特縣還對鹽鹼地改良效果、見效速度、經濟環保等因素進行系統考量。

  中國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土壤修復研究室主任張明江介紹,就像看病一樣,把問題找出來。既要治標還要治本,就是說既要把種植層的鹽搞乾淨,還要防止它進一步返鹽。

  為充分挖掘鹽鹼地的增產潛力,黑龍江省堅持『以種適地』和『以地適種』雙向發力,在省農科院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的科研人員正忙著挑選更優質的耐鹽鹼『種子選手』。截至目前,東北中心已在耐鹽鹼水稻、大豆、牧草等育種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審定推廣了20多個耐鹽鹼農作物品種,累計推廣面積1000多萬畝。

  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主任黑龍江省農科院副院長來永纔介紹,從物理、化學、生物各方面的改良,包括調理劑綜合技術的集成使用,走出一條龍江特色的利用鹽鹼地的有效途徑。讓鹽鹼地釋放出更大的產能,我們是非常有信心的!

責任編輯:宋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