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2023-09-08 07:5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玉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珍寶島濕地草木蔥蘢,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齊齊哈爾市紮龍濕地內郁郁蔥蔥,鳥類自在飛翔,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生態美景。圖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黑龍江日報9月8日訊 莽莽林海,巍巍興安。千裡沃野,江河奔流。作為祖國最東、最北的省份,我省生態環境優勢突出:森林面積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位居全國首位,還是寒溫帶的生物基因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抓好生態環境保護。

  一直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加快建設『綠色龍江』,實施生態振興,全力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烏蘇裡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一首《烏蘇裡船歌》唱出了沿江人民對於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

  在烏蘇裡江畔,常年在水上打魚的尤楠楠見證了江水的美麗變化:『這些年來,江水越來越清。環境變好了,魚兒和鳥兒也多了不少!』

  以水為生的魚類、依水而居的鳥類,它們是良好水生態環境的標志。近年來,隨著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小江河水質穩中向好。

  《2022年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當年我省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1.3%,劣V類水體實現全部清零。

  近年來,我省聚焦『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通過狠抓環境污染治理,我省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歷史性新改善。在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我省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等級。

  打好藍天保衛戰,讓龍江藍天常駐——

  我省深入推進全省散煤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重點地區散煤削減替代等舉措,強化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和哈大綏重污染天氣聯防聯控機制,有效解決區域性、季節性大氣環境問題。2022年,全省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5.9%,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優。

  打好碧水保衛戰,讓龍江碧水長流——

  2020年,我省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逐步建立入河排污口長效化管控體系,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開展整治。全省24550名河湖長全部上崗,陸續開展河湖『清四亂』、取用水管理、幸福河湖建設等工作。2022年,松花江乾流國控斷面水質歷史上首次全部達到Ⅲ類。

  打好淨土保衛戰,讓龍江青山常在——

  我省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雙源』清單3969家,在全國率先完成傍河地下水型飲用水源補給區試點劃分。2022年,我省新增完成337個行政村環境整治、16條國控清單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367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6.3%。綏化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

  積極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野生東北虎、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野生動物頻頻出現,使這裡成了虎嘯山林、鳥飛魚躍的自然樂園,這正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體現。

  在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翠綠豐茂的水草之下河水潺潺流動,隨處可見的是為東方白鸛高高築起的人工招引巢。在巢中,東方白鸛安逸地休憩生活。

  自1993年開始,保護區逐步探索東方白鸛人工築巢招引工作。針對東方白鸛喜歡在高大喬木上築巢繁殖生態學特性,保護區開始在島狀林中選擇適宜的樹木開始築巢招引。

  如今,隨著人工招引巢結構的優化,招引成功率逐年提昇。『今年有96對東方白鸛來到保護區安家,並且成功繁育出196只幼鳥!』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長朱寶光笑著說。

  30年的東方白鸛保護之路中,保護區為全球東方白鸛物種保護貢獻了近四分之一的種群數量。由於保護區多年來對東方白鸛的保護與人工招引工作成效顯著,這裡被稱為『中國東方白鸛之鄉』。2022年,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方白鸛保護工作入選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

  東方白鸛保護工作是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我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國家級保護野生動植物陸續現身龍江。截至目前,我省擁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38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86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2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40種。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近年來,我省成立了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並陸續出臺《黑龍江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黑龍江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管理文件,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2年,我省制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和責任分工臺賬,組建全省首批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庫。今年,我省修訂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謀劃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植樹造林繪就生態畫卷

  每年的4月,一場從南到北的大規模植樹造林都會在我省火熱開展。

  三埋兩踩一提苗。伴隨著熟練的植樹動作,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元寶林場完成了108畝綠化造林工作,一排排紅松苗迎風佇立,為大地增添一片新綠。

  『2023年我省營造林任務100萬畝。』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省國土綠化工作重點是開展科學綠化,繼續營造混交林,提昇混交林佔比,同時探索開展多功能兼用林建設,促進生態改善和林農增收。

  『各級政府是「三北」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要一任接著一任乾,一張藍圖繪到底,鍥而不捨推進三北工程建設。』今年8月,我省召開全省落實三北六期工程任務推進視頻會議,要求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調研座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打折扣、不講條件,將『三北』工程任務落實到縣、落實到年度、落實到山頭地塊。

  『三北』工程是我國解決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風沙和水土流失以及生產資料短缺嚴重問題提出的一項國家重大決策。我省是國家首批『三北』工程啟動省份之一,自1978年開始,歷經45年完成營造林任務295.3萬公頃。

  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是『三北』工程的受益地區之一。曾經,這裡被稱為大慶的『西北風口』,狂風肆虐,黃沙漫天。如今,這裡沃土連片,景色秀麗。

  據介紹,『三北』工程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開展以來,全縣先後開展10餘次大規模治沙造林戰役,累計投入14萬餘人次,築起了一道長89.8公裡、寬5公裡至25公裡的綠色長城,並且以每年造林5萬畝的速度不斷擴大綠色版圖。

  一草一木來之不易。為了加強我省林草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我省積極實施林長制,10698名各級林長與7萬餘名生態護林員定期開展巡林工作。為了構建部門聯動、打防結合、快速有力的林草資源保護新格局,我省建立了『林長+河湖長+田長』聯動機制和『林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協作機制。

  隨著林長制工作機制逐漸完善,我省制定出臺了全省《林長制督查考核辦法》和《林長制激勵措施實施辦法》,不斷完善林長制考核機制,有效推動了各級林長履職盡責,2022年全省各級林長全年累計開展巡林24萬餘次。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2022年,我省森林覆被率達到44.62%,一條條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綠色長城』正拔地而起。我省已經基本構建起了以農田防護林為基本框架,多林種、多樹種並舉,網帶片、喬灌草結合,農林牧彼此鑲嵌、互為一體的綜合防護林體系。

  在『三北』防護林體系的庇護下,全省通過植被恢復、退耕還濕、水系連通、生境改造等措施,高質量修復治理草原28.44萬公頃,恢復濕地1.82萬公頃,並且進一步擴展了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空間。

  生態建設,久久為功。『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空氣好了』『環境美了』……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切身感受。在這片生機勃勃的黑土地上,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期待逐漸變為現實。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