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搜 索
建設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
2023-10-06 07:42: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付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6日訊 金秋時節,黑河公路口岸一片繁忙景象,一批批國產汽車陸續集結,等待出口國際市場。目光轉向擁有百年歷史的綏芬河口岸,集裝箱上下起落、裝卸作業井然有序,中歐班列來來往往,火熱的發運場景折射出龍江向北開放的蓬勃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強調,要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更好統籌貿易、投資、通道和平臺建設,在市場准入、要素流動、制度型開放等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建設重要陸路通道、河海航道、能源管道等基礎設施,完善面向東北亞開放的交通運輸網絡。要加強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創新發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區域合作。

  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指出,要增強前沿意識、開放意識,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自覺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對俄戰略合作,統籌貿易、投資、通道和平臺建設,主動對接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加快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如何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通過貿易、投資、通道、平臺建設,打造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近日,記者采訪我省行業專家、學者,傾聽他們的聲音。

  構築互聯互通開放大通道

  開放發展,通道先行。口岸是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窗口,推動口岸高質量發展是建設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的關鍵一環。

  從地緣優勢上看,我省位於東北亞區域腹地,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

  如何將地緣優勢更好轉化賦能,在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梁謇看來,關鍵在於暢通物流運輸。『要加快建設互聯互通開放大通道。建設重要陸路通道、河海航道、能源管道等基礎設施,完善面向東北亞開放的交通運輸網絡。』

  哈爾濱海關副關長姚德海說,當前,『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面臨著重要機遇期。我省進口商品以原油、天然氣、礦產、木材等國民經濟循環『剛需』資源性商品為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資源保障優勢更加凸顯。中央加大力度支持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出臺了多項支持舉措,沿邊開放發展優勢更加凸顯。我省現有27個國家一類口岸、兩個綜合保稅區和兩個保稅物流中心,打造對俄合作大通道的開放平臺優勢更加凸顯。

  『暢通「大通道」,不僅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還要加快實施新時代沿邊開放開發專項行動,提昇黑河公路大橋、同江鐵路大橋運營效能,加快建設哈爾濱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和國際物流集散樞紐。』姚德海說。

  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

  中國『最北自貿試驗區』——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四年多來,以全省萬分之三的面積,貢獻了全省約五分之一的實際使用外資、七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和十分之一的新設企業。四年來,自貿試驗區切實發揮『為國家試制度』『為龍江謀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累計生成200餘項制度創新成果,發布5批120個省級創新實踐案例,其中『創新中俄跨境集群建設』案例入選全國最佳實踐案例;總體方案89項改革試點任務全部實施。

  位於哈爾濱片區的黑龍江新經濟產業園,已有200多家企業入駐,覆蓋生物經濟、數字經濟、文化創意、現代金融等行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強調的「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為我國向北開放指明方向。』負責產業園運營的黑龍江宏仁新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監楊卓夫說,將進一步加強自貿試驗區開放平臺的創新發展,更好搭建貿易、投資的通道和平臺,幫助更多中國制造企業從這裡出發,開拓海外市場。

  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黨工委委員甄長瑜表示,自貿試驗區作為全省向北開放的前沿陣地,在國家及省市的戰略布局中十分重要。三個片區自成立就承載起打造我國對俄及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心樞紐的重任。作為黑龍江自貿區核心區,哈爾濱片區對俄合作也是最為顯著的『特色標識』。

  推進全方位對外經貿合作

  黑龍江與俄羅斯有近3000公裡的邊境線,對俄貿易額長期位於全國前列,並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據哈爾濱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34.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6.1%,進出口增速居全國第7位,高於全國同期增速16.2個百分點。

  如何推進全方位對外經貿合作?『對標國際先進標准,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國家向北開放。』省社科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鍾建平建議,在產業布局方面,除傳統對外合作領域以外,要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突出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積極拓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合作新領域。發揮比較優勢和市場潛能,圍繞先進制造、國際貿易、現代物流、數字金融等產業領域,結合中俄各自的產業特點和產業扶持政策,構建中俄跨境產業鏈,推動兩國產能合作。

  省商務廳副廳長譚映輝則表示,要推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提質增效;加強『走出去』對外投資合作,重點推動對俄農業、林業、礦產和能源合作;拓展多元化國際合作市場,推動RCEP落實生效;推動對俄經貿合作轉型昇級。擴大貿易規模,重點抓好大宗商品進口和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推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重點支持進口落地加工;推動貿易新業態發展,擴大跨境電商規模,推動市場采購貿易發展,擴大二手車出口、平行車進口。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