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德禮滿龍江 道德模范在身邊 5000多個日夜, 用親情創造生命奇跡
2023-10-10 07:5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10日訊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18歲入伍參軍、36歲轉業成為一名公務員的夏海霞,始終崇德向善,明德惟馨。

  她用永不褪色的軍人鐵肩把『孝』字高高擎起。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確診為腦膠質瘤晚期的父親與死神賽跑14年。她孝老愛親,家庭和順;愛崗敬業,擔當盡責;工作之餘投身公益事業,關心幫助孤寡老人。日前,夏海霞被評選為第九屆全省道德模范。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夏海霞從小接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本。她用愛與責任,橕起整個家庭『生』的希望。

  2009年,夏海霞的父親被確診為腦膠質瘤晚期,醫生醫囑生存期最多只有一年左右。這給原本美滿的家庭帶來巨大的打擊。

  『當時,我母親要照料97歲的姥姥,弟弟還在讀大學,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到了我的肩上……』那一年,夏海霞28歲。

  望著孱弱的父親,來不及感傷,夏海霞默默地告訴自己,要堅強,要把這個家橕起來!

  經過手術治療,父親的臨床表現明顯好轉。誰料第二年,病灶就多點復發,左側身體已不受控制。

  為了方便照顧,夏海霞將他父親接到自己的小家共同生活。每天下班後,無論有多累,她都為父親按摩身體,為父親做可口的飯菜,喂藥、喂飯……有多少次偷偷哭泣、崩潰無力,就有多少次重建信心咬緊牙關再出發。

  隨著病情發展,父親喪失了自理能力,失禁失明,活動和吞咽等功能也在漸漸消失。

  夏海霞四處求醫問藥,同時自學藥理和護理知識,每日觀察父親的病情。多年來,她的睡眠一直很淺,會不自覺地時時關注父親,生怕老人著涼或有什麼需要;父親醒了,她就趕快擦身按摩、喂藥喂飯、端屎接尿。每天上班前她會來到床前,與父親聊上幾句,撫慰他的情緒。

  她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愛人的理解和支持,更是感染和影響了孩子,剛上小學的小家伙主動參與承擔起家務。愛人和孩子成為她最堅強的後盾。

  5000多個日夜的精心照料、耐心疏導,父親從未生過褥瘡,更是突破了『最多只能活一年』的預判,不斷改寫著生命的紀錄,連醫生都感嘆『這是親情創造的奇跡』!

  夏海霞1998年入伍,在武警黑龍江總隊工作。『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深深刻在了她的腦中心頭。她妥善處理家庭和事業的關系,父親患病的14年間,她照顧父親盡心盡力,對待工作盡職盡責,從未因家庭的困難而影響到工作。在部隊,她工作努力,對自己的要求近乎嚴苛。因為工作突出,她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並被選中參加武警部隊財務大檢查工作組,深入青海、西藏等高原地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地檢查。工作結束後,得到了帶隊領導的高度評價。

  無論是20年的軍旅生涯,還是脫下軍裝來到新崗位,她始終堅持對雙親至愛盡孝、對工作擔當盡責。

  2023年初,父親永遠離開了夏海霞。她將滿腔的愛與思念,傾注到那些需要關心和幫助的孤寡老人身上。

  每逢學雷鋒紀念日、中秋節等日子,夏海霞都會帶著孩子來到哈爾濱市平房區博愛養老院,傾聽老人講述過去的革命故事,暢談現在的幸福生活。她常常為孤寡老人捐贈衣物,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噓寒問暖。句句問候如同明媚的春光照進老人的心田,讓老人感受到了一份特殊的親情。

  夏海霞說,孝,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基石,是家庭和諧、家風傳承的根本。十幾年如一日,孝從心出,重德修身,她將對親人的愛,延續到對周邊所有人的尊重與仁愛,將愛與溫暖傳遞給更多的人。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