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屆中華鐵人文學獎作品獎獲得者(右二為楊中華、右三為於曉宇、右四為王劍飛、右五為戴立然)

忽培元代表第五屆『中華鐵人文學獎』評委在頒獎大會上發言

第五屆『中華鐵人文學獎』提名獎獲得者(右二為張海波、右三為徐信科、右四為張永波、右五為曹立光)

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第六作業區北二十集輸班工人安然(張海波)以詩歌集《漫時光》獲得提名獎
新聞背景
10月12日,中國文壇矚目的第五屆『中華鐵人文學獎』頒獎大會在大慶油田舉行。
中華鐵人文學獎,是以鐵人王進喜命名,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題寫『鐵人文學獎』獎名,我國石油石化行業最高級別的文學大獎。
第五屆『中華鐵人文學獎』共有216部作品參評,共評出46部(篇)作品獎和14名個人獎。
此外,對『中華鐵人文學獎』和鐵人文學專項基金的創立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閻三忠、何建明、王作然被授予『中華鐵人文學獎』特別貢獻獎;路小路、楊利民、趙鈞海、趙香琴等11名石油石化系統作家獲得『中華鐵人文學獎』成就獎。
10月8日,鐵人王進喜百年誕辰的日子,第五屆『中華鐵人文學獎』在北京揭曉。10月12日,在大慶油田頒獎。這是繼第四屆在大慶頒獎後,再回大慶,在鐵人誕辰百年的節點,以文學的形式向鐵人致敬。
『中華鐵人文學獎』已走過25年光陰
有後來者,定有先行者。
石油題材的文學作品,誕生於激情燃燒的『我為祖國獻石油』中,萌發於新中國火熱的生產建設中。
當一批又一批石油人走向石油勘探開發第一線時,我們的詩人、作家,也拿起了手中滾燙的筆!
先行者,是大批的老一代著名詩人、作家們!
回首往昔,1999年11月26日,一件石油文學的盛事引發廣泛關注——那一天,在人民大會堂,首屆中華鐵人文學獎隆重頒發!
其中一項重要的獎項——中華鐵人文學獎榮譽獎,頒發給了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張光年、劉白羽、張天民、魏巍、韶華、李若冰等,已故作家李季、徐遲、楊朔、聞捷、魏鋼焰、孫維世、玉杲等被追授了紀念獎。
石油與文學的發展相得益彰、相互激勵。
正是這些鍾情於石油的老詩人、老作家們,用他們飽含深情的作品匯成了中國石油文學最初的源頭。
據了解,率先倡導成立中華鐵人文學基金會、創立中華鐵人文學獎的是焦力人老部長,他是一位從延安走來的革命家。
1998年7月8日,鐵人文學基金會第一次會長會議在北京中國職工之家大樓舉行,這項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石油石化行業最高的文學大獎,是由中華鐵人文學獎,由中華文學基金會、鐵人文學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共同主辦,旨在傳承弘揚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自1999年首屆頒發至今,已走過25年歷程。
佳作頻出大慶有8部作品及個人獲獎
『時光與石油鐫刻的歷史之書,采擷昇騰的地火,記錄熹微的晨光,穿雲海,越疊嶂,展示著石油人四海求索的光輝歲月,那些飽滿的情感透過千米地層,在一詞一句、一人一事中充滿張力又意蘊曠遠。』
如大會頒獎詞所言,為石油而歌的作者們,與石油人血脈相融,彼此相知,佳作頻出,新人不斷湧現。
記者在頒獎現場獲知,大慶共有3部作品獲得正獎,5部作品獲得提名獎,另有1人獲得中華鐵人文學獎成就獎。
楊中華,70後,大慶油田第六采油廠第五作業區509班工人,中國作協會員。他創作的小說《餘韻》獲得中短篇小說獎。
楊中華在接受采訪時說,作為石油人後代,石油已融入他的生命。在小說創作中,他以大慶油田為背景,描寫鐵人後代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展示他們如何認識世界、認識生命,從而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小說《餘韻》講述了油田『新生代』秦樓的故事,內容有出處、有依據,素材來自東北黑土地,來自大慶的滋養。
於曉宇、王劍飛、王冰分別工作於大慶油田文化集團、大慶油田鑽探工程公司,他們創作的《千難萬險,吾往矣》獲得中短篇報告文學獎。作品講述了大慶第三代鐵人李新民的故事,選取了李新民鏖戰海外為國找油、為民族爭氣的工作片段,用文學手法再現驚心動魄的歷程,同時將溫馨的生活片段穿插其中,讓讀者感受到石油人家屬藏於心底的牽掛和同樣博大的胸懷。
戴立然,黑龍江省文聯原駐會副主席。他創作的《鐵人在非洲》獲得戲劇文學獎。
《鐵人在非洲》以『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大背景,以全國勞動模范、時代先鋒、最美奮斗者、『第三代鐵人』李新民等多位中國海外石油人為原型,講述了一群『大時代中的小人物』,為了祖國的能源安全,為了實現鐵人老隊長的夢想,在遙遠的非洲蘇丹,打井找油、奮斗創業的感人故事。
此外,大慶油田的張海波、張永波、徐信科、崔英春以及大慶市的曹立光分別以詩歌集、散文集等不同藝術形式的作品,獲得提名獎。
值得關注的是,來自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分公司的女作家趙香琴(已退休),榮獲第五屆『中華鐵人文學獎』成就獎。
『中華鐵人文學獎』永遠的文學品牌
隆重的頒獎大會上,國務院參事、中國傳記作家協會副會長忽培元,代表第五屆『中華鐵人文學獎』評委,發表了深情的講話。
他說——
這是文學的盛事,更是隆重紀念鐵人的盛會。大慶是鐵人王進喜及其職工隊伍戰斗創業的石油聖地。我曾有幸在大慶學習工作了近4年,這裡也是我的精神家園。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幾代大慶人的輝煌業績和動人事跡,給了我文學創作的巨大動力與精神滋養。我在大慶完成的長詩《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慶人的故事》,成為了工人和大學生至今朗誦不斷的名篇,也曾榮幸地獲得中華鐵人文學獎。這是大慶油田對我的最高褒獎,更重要的是陶冶了我的思想靈魂,使我終身受益。
『中華鐵人文學獎』是以弘揚鐵人精神,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繁榮工業文學創作為鮮明特色的我國文學獎項。從1999年首屆在人民大會堂頒發到現在,已在全國文壇產生很大影響。除了石油石化系統有大批作家投入創作,還有更多的全國著名作家深入石油生產一線,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中,何建明、賈平凹、劉恆、雷抒雁等全國當代著名作家和詩人都到油田深入生活,作品紛紛獲獎。
文學界看重石油題材創作和石油戰線重視文學事業,是有優良傳統的。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焦力人老部長就邀請李季、李若冰等著名詩人,以後又有劉白羽、孫維世、魏鋼焰等這些著名詩人和作家在玉門、柴達木和大慶油田掛職鍛煉、采訪體驗,寫出了大量反映石油工業的著名文學和戲劇作品,使『石油文學』這個稱謂在全國文壇叫響,同時帶出了一支延續至今的石油文學隊伍。
用油不忘王鐵人,吃水不忘打井人。
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續滋養鼓舞著新時期作家們。
第五屆『中華鐵人文學獎』評委會認為:第五屆獲獎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石油石化工業深化改革發展的新成果,體現了石油石化職工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當前,石油石化和海洋石油工業正處在能源結構的重大變革之中,能源工業已經走進了天然氣藍金時代。石油石化戰線承擔著人民對新征程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能源保障重任,石油文學將無愧於偉大的變革時代。我堅信,在中華鐵人文學獎的激勵下,石油產業和文學事業必將會有更大的繁榮與發展。
『中華鐵人文學獎』是石油文學的品牌,更是永遠的文學品牌。我願意永遠為之努力奮斗,為之鼓與呼!(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