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按照『一要二統三抓實』工作總思路,積極推進『四化四解四到位』訴源治理新格局,讓大量矛盾糾紛化在源頭、解在訴前、消在萌芽,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實現法結與心結雙解。
邀請黑龍江法院各中級、基層法院院長談一談Ta眼中的訴源治理

雙鴨山中院圖片黨組書記、院長劉雪峰圖片
雙鴨山法院堅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全面貫徹省法院關於『四化四解四到位』部署,對近年來矛盾糾紛較為集中案件類型進行梳理,堅持問題導向,以矛盾糾紛『不發生、少發生、發生就地化解』為目標,探索出『五個聚焦、五個發力』措施,推動訴源治理走深走實。1-9月,全市法院新收訴訟案件同比下降26.46%,萬人成訟率85.21,同比下降39.6。
聚焦入駐雲端網格在融入訴源治理總體布局上發力
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訴源治理新格局,指導尖山區、嶺東區、集賢縣等基層法院全部入駐社會治理平臺,對接縣(區)、鄉鎮、村(社區)三級調解網絡組織,強化『四所一庭一中心』協調聯動,推動實現訴訟與非訴訟糾紛解決的有效銜接。兩級法院依托網格化智慧解紛平臺、訴前調解平臺,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2833人次,提出矛盾糾紛解決意見建議917個,為人民調解組織開展培訓14次。全市共化解矛盾糾紛18092件。
聚焦延伸司法職能
在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上發力
緊緊依靠黨委領導,200名法官全部進駐轄區486個社區村屯,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官』全覆蓋,走訪各類企業180餘家、社區村屯115個,宣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等典型案例34個,主動提供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經營和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難題。全市共打造無訟社區、無訟村屯35個。圍繞解決物業、供用熱力、供用水電合同糾紛相對較多問題,組建攻堅團隊,開展專題調研,統一案件裁判尺度。1-9月,全市法院受理的物業服務合同、供用熱力合同、供用水合同糾紛同比分別下降57.33%、80%和95.10%。
聚焦減少類案多發
在充分發揮司法建議作用上發力
充分認識司法建議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類案多發高發的治本之道,圍繞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等向有關部門發送司法建議97份,采納率75.3%,助力堵塞行業漏洞,促進綜合治理。今年4月,市中院在審理金某與某單位確認勞動關系糾紛一案中發現,此類情況涉及勞動者近300人,案件的裁判尺度將直接產生群體效應。經查明涉訴糾紛屬行政職能認定范疇,無需通過訴訟解決,主管院領導積極與相關部門領導溝通,並第一時間針對相關事宜向有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該部門表示此份司法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隨即將此類案件引入行政程序處理,取得較好社會效果。1至9月,兩級法院共化解涉勞動糾紛666件,同比下降19.67%。
聚焦實質化解糾紛
在拓寬基層社會治理路徑上發力
堅持多元聯動,以『總對總』平臺為媒介,主動與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等20餘個相關部門對接,構建行政調解、行業調解、人民調解、特邀調解、庭前調解的多元解紛經緯網。嶺東區法院與市場監督管理局建立聯動機制,化解涉知識產權糾紛28件。饒河縣法院聯合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5家單位設立『東北黑蜂保護工作維權站』,妥善化解涉黑蜂養殖糾紛。牽頭制定《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的若乾意見》,指導寶清縣法院成立行政爭議訴前調處中心,指導尖山區法院發出全省首份行政訴前調解書,兩級法院實質性化解行政糾紛22件,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
聚焦『四室』作用發揮
在構建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上發力
全市8家基層法院均掛牌運行老法官工作室、訴前調解室、法律諮詢室、心理疏導室,引入仲裁委、公證處等多種解紛力量進入訴服中心,為來訴群眾提供心理撫慰、法律諮詢、前置調解一站式前端化服務。成立執行服務中心,前移執行糾紛化解端口,強化釋法說理和履行督促,已有80件案件自動履行完畢、到位金額130萬餘元。尖山區法院設立『訴前直通站』,采取『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模式,訴前調解糾紛247件,涉案標的1.09億元,為當事人節省訴訟費29.3萬元。集賢縣法院聘任兩位退休法官組建『紅利調解工作室』,妥善化解『挖祖墳』『大討薪』等多起鄉俗糾紛;寶清縣法院化解了80件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助力春耕春種。1至9月,兩級法院共打造特色調解室37個,調解矛盾糾紛321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