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訊(記者 許諾)在黑龍江大學建設和發展的征程中,一批又一批優秀教師胸懷家國、紮根黑土,愛崗敬業、甘於奉獻,潛心鑽研、勤勉實乾,他們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黑龍江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學院教授許輝秉承著胸懷家國、服務龍江的愛國精神,心懷著勇攀高峰、攻堅破難的創新精神,追尋著德智並重、嚴謹治學的敬業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志存高遠、愛國奉獻、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黑大精神,為教育事業譜寫精彩華章。
許輝現任黑龍江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學院院長、功能無機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有機化學』省領軍人纔梯隊帶頭人,『應用化學』省一流本科專業帶頭人,『應用光譜解析』省一流本科課程負責人,『有機功能材料化學』省研究生導學團隊帶頭人。他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高層次人纔計劃青年學者、百千萬人纔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龍江學者特聘教授、黑龍江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擁有諸多榮譽。

『作為一名紮根北疆的教育科技工作者,要以服務國家「雙碳」和「東北振興」等重要戰略需求為目標,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形成一批實現地方優勢資源高效利用轉化,助力國家地方科技經濟發展的創新成果。』許輝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2006年,剛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的許輝成為了黑龍江大學的一名普通教師。當時學校有機功能材料研究還比較薄弱,相關教學研究基礎、師資隊伍建設和軟硬件條件比較匱乏,而『新材料』這一黑龍江省和國家重點推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研究方向及相關人纔培養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對國家和地方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懷揣著科技報國的堅定信念,許輝憑借著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和年輕人敢想敢乾的闖勁兒,克服了人纔培養體系單薄、教學科研條件匱乏、學術知名度認同度低、研究生培養難度大等重重困難,圍繞有機功能材料方向卓有成效地開展課程改革、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纔培養等方面工作。他一直奮戰在教學科研工作一線,每日往返於教室和實驗室之間,一乾就是十七年。
許輝始終保持低調謙遜、不斷學習的個人品質。他分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德國科隆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和『洪堡資深學者』合作研究。每一次學成,他都迫不及待地返回祖國,運用所學進一步提昇教學科研和人纔培養的質量,開拓研究領域、突出研究特色、通過教研相長保持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先進性和前沿性,更好地服務國家和地方科技經濟發展需求。

十七年來,許輝憑借著對教學、科研無與倫比的執著和熱情,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方法,研究前沿科學問題,不斷向科學高峰發起衝擊,圍繞黑龍江省『新材料』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在第三代平板顯示和照明技術——有機電致發光(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的教學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碩果。
在教學中,許輝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實踐創新型人纔作為教書育人的唯一目標,積極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研究性、有效性、多元化和線上線下混合等先進教學方法、『過程與結果並重』的教學評價,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科研中,尤其在芳香膦氧主客體材料及其超低壓驅動全色電致發光器件和雙發射電致發光材料構築及其高效器件等方向,許輝的研究處於國際前沿水平。
十七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懈追求,讓以許輝為帶頭人的應用化學專業成長為省一流本科專業,所負責的『應用光譜解析』成為省一流本科課程,同時形成了一支『敢為人先、勇於創新、不斷突破』的『有機功能材料化學』省優秀導學團隊。在科學研究、人纔培養等方面始終代表著黑龍江省有機化學學科的最高水平。
許輝團隊還在納米發光材料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配體對納米粒子發光性質的長距離(約5納米)調控作用,並揭示了基於配位場作用的納米粒子表面電子態重構機制,為基於配體工程的雜化納米發光材料構建提供了關鍵理論依據和全新思路。
在十七年的教學科研生涯中,許輝像一粒種子在龍江的沃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將一腔熱血傾注科教事業。『我一直在為突破高新技術的技術壁壘而不懈努力,並為每一次取得與國際水平相當,甚至更優的結果而無限喜悅。我們是這個時代的參與者、見證者、甚至是推動者,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我們一定要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把自己的理想抱負和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這個美好的時代留下屬於自己的人生印記。』許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