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30日訊 『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
雞西市梨樹區的東山頂上,每一天的晨曦裡,都能聽到有人在朗誦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那富有磁性的聲音時而親切、時而高亢,時而沈重、時而悠長,在高聳入雲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空、在蒼松掩映的抗美援朝烈士墓碑間深情回蕩。每當此時,朗誦者也仿佛在英烈們的慰藉中,露出了笑容。
這位堅持不懈的朗誦者叫孫立,前不久被評為第九屆黑龍江省道德模范。他今年57歲,從還沒上小學起就跟隨父親孫延明的腳步,義務守護東山上這座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後來,他又帶領當時也還沒上小學的女兒孫佳媛,繼續義務守護在這裡。祖孫三代接續,已經七十餘載。
『他是我的兄弟,他們都是我的兄弟呀……』
被當地人親切地稱作『東山』的這座小山崗,海拔不過300米上下,卻因為70年前掩埋了157位抗美援朝烈士,成為備受後人敬仰的革命烈士陵園。
這座在梨樹區也不算大的山崗,見證了這片熱土的滄海桑田。1933年日本侵略者佔領梨樹後,在半山腰建起了兵營;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這裡被闢為志願軍後方醫院;再後來,這裡成了雞西市第六中學所在地。親歷了抗日戰爭勝利喜悅的兩個年輕人孫延明、關淑珍,在這一年的8月結了婚,他們育有八個兒女,孫立是其中之一,就住在志願軍後方醫院附近。從此,『最可愛的人』奮不顧身、保家衛國的可貴品質,一直激勵著孫家三代人。
『志願軍傷病員就是我們的親人,我們都敬他們、愛他們,為他們做什麼都心甘情願……』2022年初,96歲高齡的關淑珍老人離世。生前她講得最多最動情的故事,就是抗美援朝期間的後方醫院,還有後方醫院那些『最可愛的人』,『那時候,火車運來志願軍傷病員,男人負責抬擔架,還有的扶著或背著傷病員走,女人負責接包背包,一路照顧傷病員到後方醫院。』
那時,孫立還沒出生,他後來聽父親孫延明講:『咱們和志願軍傷病員相處得像一家人。因為人多,咱們家在院子裡支起大鍋?苞米,有的戰士一連吃了兩穗就不好意思再吃了。』
『和志願軍戰士比起來,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孫延明是穆棱礦鐵運科職工,每當有人因為工作艱苦、待遇差別有意見,他總是讓周圍的人和『最可愛的人』比思想高度,比境界高度, 『志願軍戰士都很年輕,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在前線吃了多少苦?他們有的負了傷,有的獻出了生命,我們永遠不能忘了他們!』
李安民是孫延明從火車上背到後方醫院的,李安民的一只腳因凍傷而腫脹發黑,流著膿水,到院後做了兩次手術,不得已截肢了。後來李安民身體狀況稍好,便經常拄拐來孫延明家串門,給孩子們講前線故事,時間長了,孩子們都管李安民叫李叔。但後來因病情惡化,這位愛講前線故事的李叔去世了。
從那之後,孫延明便經常來李安民的墓前看看。『他是我的兄弟……』那時,烈士墓是土墳,他就常常給墓打打草;『他們都是我的兄弟呀……』孫延明看到其他烈士墓前的草也長得老高,心裡不得勁,就把所有烈士墓的草都清理了。後來,他就義務看護這些烈士墓,直到年邁。
『你們問我圖啥,我圖的就是心裡敞亮……』
在孫立還沒上小學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上山看護這些烈士墓,他親眼看著父親為了維修這些烈士墓,從山下挑土上山,用麻袋背土上山。閑暇下來,父親就給他講烈士的故事,漸漸地,他在課本上學到的英雄黃繼光、邱少雲的故事,也都更生動了。
『我已經上不去山了,以後守護烈士墓這事,可全靠你了……』時光荏苒,2000年的夏天,已經80歲高齡的父親,鄭重地向孫立交班了。之後的七八年裡,這位整天拄著棍子、拎著馬紮子的孫老爺子,每天最開心的,就是看著兒子去守護烈士墓,直到彌留之際。『我深知,我接過來的,不只是辛苦,更是從父母那裡傳承下來的崇尚英雄、敬仰烈士的寶貴精神,我有責任接續傳承下去。』孫立說。
『那裡埋的是你爹、還是你爺爺?你看得這麼認真……』起初,烈士陵園還沒有圍擋,孫立整天得看住牛群,所以經常惹怒牛倌。每當這時,他總是毫不猶豫、斬釘截鐵地回應:『這裡埋的就是我爹,就是我爺爺,他們都是我的親人!』義務守護烈士墓這麼多年,也曾有人不理解,問他圖的是什麼?他說:『我圖的就是心裡敞亮!』
整天一身迷彩服的孫立,腰間紮著的武裝帶、隨身戴著的紀念章,都是當年後方醫院志願軍傷病員贈送給父母的。他只有初中文化,但對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情有獨鍾,他說那裡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最美的。
松濤掩映下,孫立忙活起來,擦拭墓碑、清掃甬道,整理祭掃者敬獻的花,風霜雨雪,四季不停。2022年11月下雨夾雪,邊下邊凍,他就一直在山上守著,邊下邊清,『每名烈士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塊墓碑擦得乾乾淨淨的,心裡纔舒服。』
烈士陵園裡,最小的烈士只有16歲。孫立說,這些年輕的孩子們,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卻毅然走上戰場,為國捐軀。守墓這些年,孫立積極幫助烈士尋親,還有烈士親屬想給他錢表示感謝,『那錢我怎麼會要呢?』孫立眼中噙著淚水。
『祖輩父輩做的,我有責任都傳承下去……』
也是在孫佳媛還沒上小學時,孫立就帶她一起守護烈士墓。從懵懂的小姑娘,到大學畢業,孫佳媛一路聽著爸爸講抗美援朝烈士的英雄故事、陪爸爸義務守護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鏗鏘腳步中成長起來。如今她已是一名輔警,又被抽調到市紀委、監委廉政教育基地做講解員,工作很忙,但一有時間她就去陪爸爸義務守護烈士墓。
『小時候覺得爸爸和爺爺都是普通人,長大後覺得他們做的事情很光榮很有意義。爸爸也快60歲了,我會接過接力棒,繼續守護這些英烈。』孫佳媛說。
今年7月27日,迎來了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我省『為烈士尋親』抗美援朝烈士親屬集體祭掃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人們敬仰烈士,也敬佩孫立一家人。
孫立告訴記者,今年,他被增補為梨樹區政協委員,今後他將更加努力發揮好廣泛聯系、參政議政的作用,為保護革命烈士陵園、傳承紅色歷史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