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搜 索
事關糧食生產,你永遠可以相信黑龍江!
2023-12-16 08:19:16 來源:東北網-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23年

黑龍江戰勝洪澇災害

獲得歷史第二高的糧食總產量

實現『二十連豐』

力保『中國飯碗』端得更穩

  今年汛期,黑龍江省共有103個縣(市、區)遭受洪澇災害,多地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五常、尚志、雙城等糧食主產區部分農田成了一片汪洋。全國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災害面前,黑龍江農業能不能挺住?

  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基地種植部經理黃昌明回想起8月份的場景,仍然記憶猶新:『地裡的水都烏泱烏泱的。在這個關鍵時刻,省裡搞了「一噴多促」,派來無人機,給我們免費噴施一些促早熟、病蟲害的混合液。噴上以後,我們的水稻蹭蹭地長,非常地好。』

  黑龍江快速組織9個受災重點縣市區指導組和5個病蟲害防控指導組深入災區,緊急調用排灌機械設備,不到一周排乾了田間積水。全國最大的植保無人飛機群緊鑼密鼓開展『一噴多促』作業,為7270萬畝農田『防病健身』。省市縣鄉各級農業專家蹲點一線『一對一』開展技術指導,努力實現以豐補歉。

  提高單產,纔能保證總產。肇東市鑫伯利農機專業合作社『水肥一體化』設備以『少食多餐』的方式,讓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吸收到精量全素營養。今年依靠省裡推廣的這項新技術,合作社玉米畝產刷新了歷史記錄,達到了2053斤。

  奪豐收,更要抓好兩個要害——耕地和種子。黑龍江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通過以地適種、以種適地,向鹽鹼地挖潛能,一大批鹽鹼地變成『米糧川』。在安達市先源鄉,PH值9.0的鹽鹼地上,第一次實現了水稻畝產1017斤。而在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憑借龍江良種『龍粳31』,當地的水稻高產示范樣板田更創造了畝產突破1600斤的農墾全國紀錄。

  要實現糧食產量增長,還需要將地交給善於種地的人。今年,黑龍江實行農業生產托管整省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托管服務面積超過4300萬畝,位列全國第一位。通過社會化服務,很多小農戶搭上了『現代農業快車』,糧食產量節節攀昇。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鍾鈺表示,在多年的糧食生產過程中,黑龍江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糧食發展模式,通過科技和改革的雙輪驅動,在高寒地區創造了大面積糧食穩產增產的奇跡,抵消了洪澇災害對糧食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向世人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國祥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是東北的首要擔當。大災之年黑龍江獲得豐收,意義非常深遠,表明了黑龍江糧食生產基礎更加牢固,也再一次顯示,黑龍江有能力當好國家糧食安全最重的『壓艙石』!

責任編輯:王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