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標准化生產,讓種地『有章可循』
2023-12-26 07:23:3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26日訊 會種地,北大荒是世界級的。通過紮實推進『四良八化』現代農業模式,北大荒集團實現了農業生產全面積、全作物、全過程、全方位標准化、集成化,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農業標准化率達100%。

  作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北大荒集團深深知道,想要穩產多產,端牢『中國飯碗』,僅僅靠經驗式的『傳幫帶』顯然是不行的,只有借助規范的、可復制的標准體系,纔能讓有限的土地實現豐產豐收的效益最大化,讓大糧倉裝滿『中國糧食』。

  農業標准化率達到100%

  2020年,北大荒集團在北京召開發布會,發布水稻、大豆、玉米、馬鈴薯、小麥五大作物種植以及水田、旱田農機作業共7個企業標准,開闢了制定農作物種植企業標准先河。

  經過76年探索和總結,北大荒集團組織制定一系列農業技術標准,全面構建了『良種良田良法良園配套、農機農藝農人農地融合、生產生態協調』的標准化、可復制的『北大荒農業生產模式』,全面提昇了核心競爭力。

  『北安模式』,是北大荒標准的地方樣本,在生產技術規程中,明確了主栽作物耕、種、管、收全環節技術流程和技術標准,為北大荒各分公司、農場標准化管理和規范化作業提供了指導意見和根本遵循。

  北安分公司農業發展部總經理遲宏偉介紹,在生產過程中,各農場建立了從農場到管理區、到規模家庭農場、到機車完整的監督管理體系。

  『起壟作業壟高要達到22厘米,大豆雙苗帶壟上距離要在38厘米,包括大豆播種作業時的機車速度要保持在6公裡/小時,都有詳細要求。』趙光農場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區副主任朱磊說,『按照這些標准從事農事活動,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作業質量也比以前提昇了。』

  平均畝產418斤,產量、品質均達歷史新高。土地與熔岩參半的五大連池農場,今年獲得了好收成。『今年獲得大豐收,離不開「北安模式」的推廣和落實,種子、化肥、農藥統供省錢不說,種、管、收、儲、運、銷全程托管,一點兒沒操心。』規模家庭農場場長李道彬感受到『北安模式』帶來的甜頭。

  如今,北安分公司組建了438個規模家庭農場,對耕地實施土地托管和全面積開展技術服務,標准化貫徹落實生產技術規程。

  北安分公司的做法是北大荒集團進行標准化種植的一個縮影。北大荒集團早已將農業全程標准化生產刻進基因,圍繞『三大一航母』的戰略定位和戰略目標,堅持打造北大荒標准、輸出北大荒標准,推動種植標准全面落地,不斷發揮標准化種植的示范引領作用。

  穩當種地『課代表』

  北大荒,被譽為種地『課代表』,為什麼?種地技術過硬、技術應用廣、技術到位率高,是硬核回答。

  『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堅持推廣應用農業創新示范技術,走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區,在新農技、新農機、智慧農業的綜合應用下,千萬畝水稻生產用『6個10天』就能高標准完成:浸種催芽、秧田播種、攪漿整地、機械插秧、收獲、秋整地6個生產環節都只用10天。

  『以往,每年4月10日左右開始放水泡田,5月初插秧。用了旱平免攪漿技術後,插秧前5至7天放水泡田就行,可以少放15天至25天的水。』二道河農場有限公司種植戶孫國臣是這項新技術的『嘗鮮者』,也是受益者。

  旱平免攪漿技術是二道河農場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項整地技術。據測算,該項技術畝節水30立方米至40.9立方米,畝增產7.5%,畝增效110元左右。2021年在建三江分公司推廣面積在50萬畝以上。

  『今年種了300畝水稻,全部應用「控氮減磷穩鉀」技術,節約肥料的同時收成也好於往年。』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三分公司種植戶任廣海同樣感受到新技術帶來的實惠。

  今年,八五三分公司12萬畝耕地通過應用『控氮減磷穩鉀』技術,實現節本60餘萬元。

  北大荒集團強化提昇農業標准化水平,統一實施『五大栽培模式』,落實側深施肥、水田旱平免攪漿、綠色農藥替代等20項適用性技術,應用面積達1000餘萬畝次。

  實現了從『會種地』到『慧種地』,再到『惠種地』的不斷昇級,北大荒穩坐種地『課代表』位置。

  高標准農田『多且高』

  秋收之後,正是高標准農田建設的黃金時期。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分公司各管理區,機聲隆隆,各種農機穿梭在廣袤的黑土地上,碎地變整田、坡地變平地、劣地變沃土、分割變聯通,建起新的高標准農田。

  通過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北大荒越來越多的『糧田』變『良田』。

  近五年,北大荒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2800餘萬畝,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積500萬畝,建成農田防護林306萬畝。

  同時,北大荒集團加快推進格田改造,將田間池埂多、形狀不規則、地面不平整、渠系不暢通的小格田改成大格田,讓規模化格田替代一般農田,有效提昇了農業種植標准和糧食綜合產能。

  『標准化格田改造以後,我這500畝地產量增加了1.5萬斤。』大興農場第九管理區種植戶谷春雨興奮地說。

  今年,大興農場標准化格田改造5.5萬畝,是改造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農場推廣標准化格田改造的第五年。五年來,13.9萬畝耕地被改造成了『一路貫中、兩側為田、四周布渠』的農田規劃新模式,在增加有效種植面積5000餘畝的同時,讓更多新技術落地見效。

  格田改造、削埂擴池、土地平整、溝渠清淤……北大荒這些有力舉措,不僅減少了人工投入成本,還提高了田間管理標准,提昇了土地附加值,達到節本、提質、增產、增效目標。

  近年來,《北大荒黑土地保護耕作技術規范》《水田標准化格田改造技術規范》等企業標准相繼發布,標准化、可復制的『北大荒模式』落地生根,具有北大荒特色的現代農業標准體系已經形成。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