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訊(記者 許諾)十四冬賽場上,黑龍江代表隊運動員們馳騁賽場的精彩瞬間,摘金奪銀的難忘瞬間,是隊員們經年累月訓練的結果,也是教練員們夜以繼日指導下的成果。在2月21日結束的十四冬越野滑雪(公開組)公開組女子4×5公裡接力(2傳統技術+2自由技術)比賽中,黑龍江孟紅蓮、陳玲雙、李馨、池春雪獲得金牌,隊員們相擁慶祝勝利的同時,觀賽區的教練員李曉明、王岩眼中也滿含熱淚,絲絲淚痕在內蒙古高原凜冽的寒風中『熱辣滾燙』。

年過花甲身負將令再出征
『這次十四冬之行,終於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李曉明意味深長地說。
12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曉明來到尚志體校訓練滑雪,彼時年少的他或許不曾想到,這項本來只是愛好的體育項目會陪伴他走過近54年光景,並且讓他在退休後仍然繼續堅持。運動員生涯期間,李曉明參加過兩屆奧運會,曾多次獲得全國冠軍,曾在全國第四屆運動會上一人奪得3枚金牌。成為教練員後,他培養出了大批優秀運動員,38年的執教生涯中,李曉明培養的運動員在國內外賽事中獲得金牌近200枚,在2012年全國冬季運動會上,更是包攬了越野滑雪的10枚金牌。
2018年,年滿60歲的李曉明光榮退休。鑒於他豐富的執教經驗和大賽經驗,黑龍江省體育局邀請他繼續留隊任教。出於對滑雪運動的熱愛和眷戀,年至花甲的李曉明如同戰功卓著的老兵,邁著穩健的步伐踏上了『二次征召之路』,與昔日裡的同事和隊員們共同備戰北京冬奧會和全國冬季運動會。隨著十四冬延期舉辦,李曉明也開啟了『超期服役』,任憑家人和朋友如何以年齡問題、健康狀況等進行勸阻,他都義無反顧,一頭紮進隊員中,如同慈祥而又嚴厲的爺爺,用自己數十載的執教經驗和人生經歷為隊員們指點前進之路。他曾多次滿懷希望地表示,離隊前,爭取再為龍江培養一批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希望他們在未來能夠閃耀世界賽場。
觀賽區,早已年過花甲的老帥李曉明望著龍江雪上健兒一次次站在最高領獎臺上,雙眼也隨之沁滿熱淚。十四冬結束後,他將再次回歸『田園生活』,但是對雪上運動的熱愛和留戀將永遠留在心中,他的種種經歷也將化為一段佳話,隨著龍江體育精神的代代賡續,影響著一代代龍江體育人。比賽時,李曉明遠眺著高處的賽道,口中喃喃道:『老兵離隊不卸甲,如有戰,召必還。』一句喃語,道盡了所有龍江體育人的終身情懷。
負傷上陣橕起隊員主心骨
十四冬越野滑雪(公開組)公開組女子4×5公裡接力(2傳統技術+2自由技術)比賽最高領獎臺上,王岩被隊員們小心翼翼地攙扶上最高領獎臺,望著身邊的孩子們,她的眼中充滿驕傲和欣慰,胸椎骨折帶來的疼痛仿佛又減輕了幾分。
1991年第七屆全國冬季運動會滑雪項目比賽在黑龍江省亞布力滑雪場舉行,當時僅有17歲的王岩第一次參賽就射落3枚金牌。1999年,她挑起了黑龍江省雪上訓練中心青年隊教練的重任,繼續堅守雪野陣地,走上了從冠軍到培養冠軍的再續光榮之路。做運動員時,王岩就有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任教後,她把這種精神帶到了崗位上。
在十四冬啟動伊始,王岩報名參加了群眾比賽項目。雖然比賽中不慎摔倒,但仍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接受檢查時,王岩還在開玩笑,到底是老了,沒有年輕時候那麼靈活了。當聽到胸椎骨折的診斷結果時,她整個人呆立在當場,心中懊悔、惋惜、不甘等等滋味不停轉換,原本要陪著隊員們踏上賽場、登上領獎臺的豪情壯志瞬間消散。面對醫生提出立即手術的治療建議,王岩稍加思索後毅然選擇了保守治療,雖然效果不如手術理想,但是可以一定概率保證她能陪著隊員們參加比賽。
『我得在現場啊!我的胸骨是骨折了,我要是不在,那孩子們的主心骨不是也折了嗎?』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岩激動地說道。帶著這份執拗和堅持,王岩每天除了躺在床上靜養,就是帶著護甲,進行艱難的康復訓練,隊員們在室外積極備戰,她也為能夠盡快康復全力備戰。
隨著比賽日期的日益臨近,王岩盡快康復的心情也更加急迫,不停地請求隊醫加大康復訓練負荷。經過一個多月的堅持,她終於可以勉強站立行走。走出病房,她第一時間就來到隊員身邊,為他們加油打氣,一遍遍地重復著訓練時總結的動作要領,針對每個人的優勢和不足,積極做好戰術部署。就這樣,本可以遠程線上指導,她硬是憑著龍江體育人骨子裡的那份堅韌和執著,帶傷橕起了隊員們的『主心骨』。
緩步走下最高領獎臺,王岩心中的激動之情依舊久久無法平息。『我是隊員們的主心骨,隊員們更是我的主心骨,我們相互攙扶,他們不斷挑戰自己的競技水平極限,我也在挑戰自己的極限,我們共同拼搏、同收勝利。』在隊員們的攙扶下,王岩一行人的背影雖漸行漸遠,但光華猶在。
十四冬賽場上,龍江冰雪健兒摘金奪銀的身影一次次出現在閃光燈前,一道道身影的背後,矗立著一個個默默無聞的教練員背影,新時代龍江體育事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這些背影的全力支持,他們是龍江運動員的領路人、主心骨,是龍江體育人的頂梁柱、壓艙石,是龍江體育事業的保險鎖、助推器,是龍江體育精神的萃取儀、播種機,是建設體育強省,實現體育強國建設目標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