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一朵花香,只需幾秒
而讓一片花葉
孕育出百萬株花苗
有人花了七年
走進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
看黑龍江嶺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如何通過人工組培技術
讓興安杜鵑『枯木逢春』

在黑龍江嶺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人工組培基地,上百萬株不同階段的興安杜鵑正在工人的呵護下生長。別看這一棵棵乾枝不起眼,卻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加水浸泡七天就能開花。這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因其如火如霞的美麗花朵,深受人們喜愛,也曾因此遭到人為盜采。
黑龍江嶺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史瀛:『畢竟我是大興安嶺的孩子嘛,當時看這個新聞特別心疼。我們就想能不能通過人工培育的方式,又能保護野生的,還能帶來經濟效益。』
2017年,嶺山農業委托東北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對興安杜鵑進行技術研發,歷經3年攻關,終於突破了無性繁殖技術瓶頸,解決了從0到1的難題。可如何讓興安杜鵑的株數從一到一萬、十萬、一百萬?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條件的調節控制,對繁育場地的高標准需求,是企業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
黑龍江嶺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史瀛回憶,培育的過程中當然有動搖過,培育少量的時候生長得很好,但剛出十萬二十萬株,就出現大規模的死亡,這一過程試錯試了兩三年。

得知企業面臨的狀況後,呼瑪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為企業建設了組培實驗基地、智能陽光溫室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嶺山農業摸索出了興安杜鵑組培快繁、養護及人工栽培等一整套技術,實現了從野外采集的一片母本,到現在滿園春色的蝶變。目前,嶺山農業采取了『企業研發+園區擴繁+農戶種植』的經營模式,算下來農戶種一株能淨賺兩塊多,目前已經帶動8個鄉鎮近百戶農民增收120多萬元。

呼瑪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主任伊海龍說:『興安杜鵑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種苗產業,在花卉市場、包括盆景制作、包括一些綠化園林上都能用得到。這個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我們現在有人工的了,也是對山上野生資源的一種保護,這也是我們大力發展生物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具體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