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從在地方考察時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重大概念,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重要部署,到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進行系統闡述,再到今年全國兩會進一步闡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戰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論自覺,深刻回答了『什麼是新質生產力、為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問題。
各地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立足各自實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出一些好做法,積累了一些好經驗,本版將陸續推出相關報道。今日刊發來自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老工業基地的一線調研,以饗讀者。
黑龍江暢通教育、科技、人纔良性循環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走進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中學的教室,科技感十足的『采光窗簾』替代了傳統遮光窗簾。透過窗簾表面隱約可見的結構,陽光均勻地灑滿教室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窗邊還是靠牆,學生們都可以在明亮柔和的自然光下閱讀。
『這款窗簾解決了大縱深建築采光難題,不僅延長采光時間、提昇照明深度,而且可避免日照眩光。』榮儀尚科光電技術(哈爾濱)有限公司董事長、哈工大儀器學院博士生趙一軒說。
最初,自然采光技術只是哈工大儀器學院劉儉教授科研團隊的一個想法。將光學顯微儀器中的光場調制技術跨界應用到建築照明領域,劉儉說:『為鼓勵交叉創新、破除信息孤島、高效整合科教資源,哈工大建立多層次、多維度跨領域協作機制。創新想法就來自於與建築學院教授的交流。交流碰撞出火花,想法逐步落地。』
為全面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哈工大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專班;制定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形成『學科團隊+技術轉移中心+產業化區域平臺』的成果轉化創新模式,梳理形成哈工大特色重點項目庫、重點專利庫、企業需求庫、金融對接庫。
黑龍江科教資源豐富,擁有78所高校和120家獨立科研院所。黑龍江因地制宜,積極利用優勢科研條件,暢通教育、科技、人纔的良性循環,完善人纔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纔。同時,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以企業需求為牽引,提供多方面政策支持。
榮儀尚科依托哈工大科研團隊初創成立時,資金比較短缺。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帶著政策找上門。『我們尋找有技術的團隊和省內有潛力的企業,促成雙方對接,成果落地。』黑龍江工研院院長付強說,『這家創新企業符合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申請條件。經專家評審、現場考察、市場化評價等環節,項目獲得了600萬元資金支持。』
黑龍江工研院通過一站式服務,梯度培育壯大了一批科技型企業。匯聚科技、發改、工信、教育、藥監、知識產權等部門,涉及181項惠企政策要點,構建政策圖譜,集多源數據繪制企業畫像,輸出政策智能匹配報告精准推送,打造一企一策、應享盡享『政策計算器』。
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黑龍江堅持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同向發力,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大力開展高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專項行動,提高科技資源就地利用和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強勁增量』。
2023年,黑龍江新備案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2家,全省聯盟總數達到81家,聯盟內產學研合作項目達到289項,總合作金額6.75億元。
【目標】
2024年,黑龍江將人工智能、機器人、電力裝備、重型成套裝備、高端智能農機、航空裝備、商業航天、海工裝備、生物醫藥、陸相頁岩油、低碳能源等產業,作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