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黑龍江人文薈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保護傳承責任重大。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推出專欄《文化龍江行》,廣泛宣傳龍江紅色文化、邊疆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讓歷史看得見、把文脈傳承好。今天跟隨記者一起走進哈爾濱市博物館。

如果說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麼博物館就是感知這座城市靈魂的窗口。哈爾濱市博物館,作為一個大型博物館集群,院裡共集合了15個主題鮮明的展館,涵蓋了城市歷史、紅色文化、音樂民俗等主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折衷主義風格建築,一起去探尋裡面的紅色記憶。

哈爾濱中蘇友好協會舊址紀念館始建於1919年,100多年來,先後有八個機關和部門在這裡辦公,見證了哈爾濱作為共和國長子為新中國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展廳以文字、圖片、視頻、辦公家具等多種形式展示了哈爾濱解放前後的滄桑巨變。
哈爾濱中蘇友好協會舊址紀念館講解員施展:『哈爾濱中蘇友好協會也曾組織各界人士為前線戰士進行救援救助,組織工廠生產槍支彈藥,組織各界婦女縫制軍衣軍鞋,組織衛生界趕赴前線進行救援救治,也成為了當時哈爾濱人民團結抗戰的一股核心的力量。』

哈爾濱的城市文化基因裡一直留存著西方文化的印記,想親眼看看歐洲的珍貴文物與藝術作品,哈爾濱博物館集群能滿足你內心的向往。在歐洲銅版畫收藏館,一幅幅修復的精美歐洲銅版畫讓人目不暇接。
北京游客邵連茹:『拿放大鏡看起來,比肉眼看起來要更立體,從感官上來講還是比較震撼的,水流、一些動物的毛發都特別細致。』
歐洲銅版畫收藏館館長劉漢英:『館藏有3000多幅,展出240多幅,都是拍賣回來的,主要是歐洲的,俄羅斯的有不少。最近又把臺北故宮博物院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把它恢復出來。今年五一,大家來到我們館來看一看十九米長的《清明上河圖》。』

除了感受城市的歷史文化,游客還可以拿著哈爾濱市博物館的專屬參觀護照,按照集章打卡地圖,去各個展館中尋找打卡地,加蓋特色印章,增添逛展新體驗。
哈爾濱市博物館宣教部主任解萍:『今年年初以來,我們接待游客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8萬多人次。未來我們館內會舉辦冰雪的禮物—中國哈爾濱「亞冬·科學·文明」主題展、開展美育研學課堂、非遺互動體驗等活動。還計劃設立文化創意體驗中心,推出更多文創產品。』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