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黑龍江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情況,發布十大典型案例。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馬國介紹主要工作情況,省法院民三庭相關負責同志通報典型案例,並回答記者提問。新浪網和黑龍江高院官方微博全程直播。
發布會現場
2023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3102件,審結案件3035件,結案率為97.84%。與2022年同期相比,新收案數量增加468件,同比增長19.12%;結案數量增加508件,同比增長20.10%。已結案件中,含民事案件2973件,刑事案件60件,行政案件2件。
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馬國通報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開展情況
黑龍江高院錨定公正與效率,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鞏固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改革成效,與省公安廳、省檢察院聯合調研、解決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集中管轄運行情況及困難,制發《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繼續實行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集中管轄的通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審判實質融合,滿足知識產權領域審判專業化需求。以『專、精、快、好』審理案件為目標,探索基層法院審理涉小商品類侵害商標權糾紛、涉KTV著作權侵權糾紛、涉圖片類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時,可適用要素式審判審理,有效提昇審判效率。
省法院宣傳信息處處長黃河主持發布會
去年以來,黑龍江法院不斷加大對新質生產力的司法保護,妥善審理涉能源開發、先進裝備制造、集成電路等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典型示范效應的知識產權案件298件,在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中,共審結植物新品種糾紛16件,平均判賠額度為10.46萬元。
省法院民三庭副庭長馬文靜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省法院民三庭副庭長孫儒婕回答記者提問
省法院民三庭副庭長徐明珠回答記者提問
在保護龍江知名品牌方面,黑龍江法院通過設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司法保護工作室』,制發《海倫大豆地理標志保護的實施意見》,不斷提昇『五常大米』、海倫大豆的司法保護力度。黑龍江法院還通過重點打擊制假售假、虛假宣傳、侵犯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設立『老字號保護工作室』等舉措,有效保護『世一堂』『老鼎豐』等龍江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的合法權益。在兩起涉『北大荒』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黑龍江法院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數額達468萬元,顯著提高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
此外,黑龍江三級法院不斷加強上下聯動,開展『訪企紓困』『以案釋法』等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在全省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知識產權文化理念;不斷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的協同,促進行政執法與司法裁判標准統一;不斷加強與法學研究機構的良性互動,共議司法難題,共享交流成果。
答記者問
法治日報提問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黑龍江省肩負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建好建強『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重要使命責任,請介紹下2024年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重點工作?
民三庭副庭長馬文靜
謝謝您的提問。2024年全省法院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司法服務大局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加快推進全省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現代化,為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服務保障建設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保障基地。立足農業大省、產糧大省實際,著眼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提昇農業現代化水平,落實與省農業農村廳簽訂的種業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合作備忘錄,服務我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優化昇級。
二是以法治之力支橕和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聚焦省委『形成因地制宜、特色鮮明、多元支橕的發展格局』目標要求,立足黑龍江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切實擔當起服務保障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的政治責任、法治責任、審判責任。
三是能動履職,積極護航亞冬會。省法院已與省知識產權局等行政單位建立涉亞冬會知識產權聯動保護機制,下一步將有力制裁涉亞冬會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助推哈爾濱成功舉辦高水平、國際化的體育盛會。
四是全力打造『知識產權大保護』品牌。全省法院將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強與知識產權行政職能部門及法學研究會、高校等理論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打通知識產權保護全鏈條,為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凝聚共識。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提問
我們關注到,2023年全省法院堅持嚴格保護,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及違法犯罪行為,加大懲罰性賠償適用力度。請問省法院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民三庭副庭長孫儒婕
謝謝您的提問。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是人民法院對故意侵害知識產權且情節嚴重的行為,依原告的請求,加重侵權人賠償責任的制度,是提高侵權代價,遏制侵權行為的重要手段。張軍院長指出,要按照黨中央部署,落實落細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今年1月份,省法院以落實第五次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組織召開全省法院庭長座談會,就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問題進行重點解讀並對應當適用懲罰性賠償而未予適用的案件進行『點對點』指導。但總的看,懲罰性賠償制度還存在適用比例不高,力度不夠等困難和問題。為落實知識產權案件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懲罰性賠償適用效果,省法院將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對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指導力度。舉辦知識產權審判業務培訓班,專門針對懲罰性賠償制度法律適用、適用條件、計算方法開展專題培訓,指導全省法院敢用、會用懲罰性賠償制度。
二是加強懲罰性賠償的宣傳力度。定期發布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典型案例,明確裁判標准,樹立價值導向,向社會明確傳遞嚴懲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強烈信號。
三是推動理論與司法實踐的創新融合。對貫徹落實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通過『面對面』指導、『法答網』答疑等形式,突出問題導向,以高質量理論研究成果推動懲罰性賠償審判實踐的發展。
東北網提問
我們關注到,2023年全省法院受理批量維權案件525件,請介紹下省法院為推動批量維權案件的源頭治理,對於此類案件進行的指導和采取的舉措?
民三庭副庭長徐明珠
謝謝您的提問。對於批量訴訟問題,一方面,我們認識到批量訴訟與知識產權案件的特點密不可分是知識產權領域的一個突出問題;另一方面,要推動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實現裁判標准協調統一。為妥善審理此類案件,規范商業維權行為,省法院重點采取以下三點措施。
一是樹立正確維權導向,依法合理保護。對於批量維權知識產權案件,既要看到維權的正當性和積極作用,又要注意以適當的司法措施遏制濫用權利行為,引導權利人起訴侵權源頭主體。在確定此類案件的損害賠償數額時,要遵循利益平衡原則,防止賠償總額過度高於權利人因被侵權遭受的實際損失。
二是充分發揮省法院的統籌協調功能。省法院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梳理、分析轄區同類案件,做到案件信息對稱,定期發布示范性判決,實現裁判標准和裁判結果的平衡與協調,同時引導中院充分發揮省法院與轄區基層法院的溝通、紐帶作用,層層傳導加強對全省范圍內批量訴訟的統籌協調。
三是做好訴源治理工作。省法院注重把握批量維權案件的特點與規律,指導轄區法院用好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借助訴前調解組織及時化解潛在矛盾,雙管齊下『抓前端、治未病』。對於進入訴訟程序的批量維權案件,合理確定賠償數額,引導當事人溯源訴訟。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的聯動,形成訴源治理合力,對司法工作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及時提出有針對性、建設性的司法建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