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12日訊 煉鐵的高爐與秀場、發布會可以碰撞出怎樣的火花?2018年11月23日晚,在首鋼園舉辦的一場奔馳新車發布會,讓人感受到工業文明和現代科技的驚喜碰撞,也讓三高爐隨之『一炮走紅』。
三高爐是首鋼第一座爐容超過2500立方米的現代化大型高爐,從1959年5月竣工投產,到2010年12月冶煉最後一爐鐵水後停止生產,是一座對北京乃至中國鋼鐵工業發展有重要貢獻的『功勛高爐』,也是中國最長壽的高爐之一。
2017年3月1日,三高爐改造項目正式啟動,改造後的三高爐成為首鋼最具特色的展覽展示中心。
從三高爐一側的鋼鐵舷梯登上9.7米平臺,大型設備令人嘆為觀止。『這裡曾是高爐在生產時期的出鐵場,匯集了各種觀察風口、進水點、水冷管路和檢修橋架,幾乎完整地保留了當年工業系統的景象。如今已經被改造成一個城市化的多功能空間,可以舉辦展覽、展會、文化交流等活動。』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部副部長周婷說。
不僅如此,乘坐觀光電梯還可以上到位於高爐40米和70米高處的觀景臺。周婷介紹,40米平臺停產前為高爐罩棚頂端的檢修平臺,改造後具有觀光和戶外展陳的功能,70米玻璃平臺改造前功能為設備檢修及N3-1皮帶通廊上料平臺,改造後為登高戶外展示空間,能完整體驗高爐高度及尺度。
站在40米平臺,視野變得豁然開朗,城市美景盡收眼底。如今的首鋼園區,高爐矗立但不見煙塵滾滾,廠房依舊卻不聞機器隆隆,秀池池水波光瀲灩,景觀步道延伸交錯。
說到秀池,原名秀湖,始建於1940年,當時用於儲存煉鐵生產循環水,是首鋼最早的大型水面景觀。秀池改造項目作為首鋼北京園區冬奧廣場南側延伸建設項目,改造完成後地面部分為景觀水池,地下部分為擁有800餘個車位的地下車庫和一個圓形下沈式展廳。
昔日的十裡鋼城已變身為高端綠色生態園區,冬奧組委在這裡辦公、科幻園區在這裡落地、文創產業在這裡集聚……一幅工業遺存與現代元素、歷史沈淀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的畫卷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這裡已經成為大型首發首秀首展空間,曾經的大型工業設備成為了這裡獨具魅力的風景線。
姜金玉,是這轉變的眾多見證者之一,從老首鋼天車女工,變成一名講解員,姜金玉將這種轉變稱為『重生』。1995年進入首鋼工作的她,曾以為會一直做一名天車工,直到2016年5月,北京冬奧組委正式入駐首鋼老廠區,沈寂多年的老舊工業遺存被賦予了新生,姜金玉也被選中轉型成為了一名冬奧講解員,冬奧會結束後,又成為首鋼園區服務公司文旅分公司的講解員。從前和機器打交道,到如今和游客打交道,對於姜金玉而言,是很大的挑戰。『我們要學習很多新的知識,泡在首鋼檔案館裡查資料、設計講解詞成了生活的常態。』姜金玉回憶。
近三十年的工作時間讓姜金玉對首鋼有著很深的感情,這些高爐對於她而言,就像老朋友一樣,默默陪伴在身邊。『就在端午節當天,我們接待了一個參觀團,當講到首鋼當年搬遷停產的經歷時,有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姜金玉說到這的時候也眼泛淚光,『2023年,有1200萬人次來到園區參觀。參觀者的反饋是對我們工作最好的肯定,我們時常會收到他們寄來的感謝信,這都鼓舞著我繼續做好本職工作,講好首鋼故事。』
三高爐是首鋼的『功勛高爐』『明星高爐』,也是最早完成改造煥新的高爐。它既是首鋼園的標志性建築和網紅打卡地,也是中國科幻大會、新品發布會、高爐音樂會等首發首秀展示平臺,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美好記憶。
目前,首鋼園內一共有四座高爐,一、三高爐已經完成改造,四高爐目前正在改造當中。
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以『傳統工業綠色轉型昇級示范區、京西高端產業創新高地、後工業文化體育創意基地』為總體定位,借勢冬奧濃墨重彩譜寫『冰與火』的傳奇,山—水—冬奧—科幻—工業遺存特色景觀體系基本形成,變成集科技、文旅、體育、商業等多業態於一身的世界級網紅打卡地,實現從『工業鏽帶』到『時尚秀場』的轉變,已成為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極目遠眺、今昔對比,總是感慨萬分。往日的『功勛高爐』華麗轉身,承載了新的歷史使命,它們既見證了首鋼過往的輝煌,也正演繹著當下和未來的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