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13日訊 在距離黑龍江省1200多公裡的天津,人們說起科技創新,總會提到天開高教科創園。6月12日,黑龍江省黨政代表團赴京津冀地區學習考察來到天津,首站便走進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
『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創服務生態圈』,從天開園園區大屏幕上的這21個字,可以看出園區的功能定位。開園僅一年多時間,天開園釋放出強大的科創聚集力,已經吸引了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1800餘家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落地園區,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的沃土,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炎炎夏日,天開高教科創園內許多初創科創企業也展示出強勁火熱的發展勢頭。天津靈境智游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為文旅、文博場所等創作AR導游導覽、研學游等相關產品,豐富數字展館,為消費者提供知識類趣味性的旅游產品。『企業成立不足一年時間,今年公司預期訂單量將達到1000萬元。』公司總經理張楠充滿信心地說。
同樣入駐天開園不到一年時間,天大智圖(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在做的是中醫藥大語言模型。『我們已於今年3月發布了「海河·岐伯」這款中醫藥大語言模型,目前我們在裡面放入了如《黃帝內經》等海量的古籍數據以及有豐富經驗的中醫藥醫師的診斷數據,結合這樣的數據,我們可以提昇大語言模型的准確問答能力。』天大智圖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賈勇哲介紹:『海河·岐伯』的應用場景包括老百姓日常問診治未病、專業領域應用於互聯網醫院、支持偏遠地區提昇醫療水平等,提供給老百姓專家式的問答服務。公司已與天津市很多中醫院、藥廠、新藥研發機構進行合作,同時通過融資、產業帶動和更多的合作不斷推向市場,未來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天津天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成立並入駐天開園,公司基於天津大學海洋學院研發團隊的核心專利技術,產品主要是解決植物灌漿期灌漿不足的問題。『噴施我們的葉面肥,能夠使大田作物增收10%~50%。』天津天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桂華告訴記者,『我們已經完成了專利的產品化、大田的試驗,在試驗的基礎上我們已經接到了部分訂單。現在正處在一個擴大產能、產品交付、擴大市場的階段。』
這些科創企業的快速成長與天開園的服務與支持密不可分。『園區幫我們解決了應用場景和算力支持兩大問題,天開園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給我們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會。』張楠說。
說到選擇落地天開園的原因,任桂華看中的是天開園強大的技術背景支橕以及天開園在金融、政策、培育等方面的強力扶持,並用『特別暖心、貼心』『特別給力』來評價園區的支持與服務。
『天開園在我們企業轉化的過程中給予我們很多支持,從一進入園區開始,這種支持就是能摸得著看得見的。』任桂華舉例說,企業還沒提出融資需求,天開園就已經為企業組織了多輪融資對接,讓企業不會因為資金的問題感覺走不下去了;在企業管理層面,幾乎每天都有針對企業管理人員的關於營銷、知識產權等不同內容的免費培訓;新的專利產品在市場落地的過程中建立市場標准很難,園區就幫助企業產品形成企業標准進入市場。
今年5月,天開園又昇級了支持政策,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和孵化的支持力度。天津市科技局園區創新發展處副處長王一成介紹說:『在成果轉化方面,我們聚焦轉化堵點、拓寬轉化渠道,出臺了「鼓勵橫向科研項目結餘經費出資轉化」「支持園區企業開展高價值專利布局」等政策,著力提昇園區轉化能力,激發科研人員轉化積極性。在企業孵化方面,我們聚焦企業成長、拓寬發展路徑,新增了對企業融資、成長賦能等支持政策。尤其是為了鼓勵企業上市發展,率先在區域性股權市場設立天開科創專板,成為天津首個以科創園區形式在區域性股權市場設立的專板,支持企業入板培育並免收掛牌費,借助「綠色通道」加速上市進程。』
加快建設創新龍江,黑龍江省正在加快構建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經濟新引擎,園區企業也將合作目光投向黑龍江。
天開生物科技正在全國尋求合作伙伴,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是他們重點關注的省份,公司已經在與黑龍江的一些企業、市縣區進行初步的洽談合作。『我覺得未來與黑龍江省的合作潛力是巨大的,特別歡迎黑龍江的相關企業、人員來交流互動。』任桂華說。
張楠表示,黑龍江有很多博物館資源、紅色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希望有機會合作,通過大語言模型去提昇龍江消費者的文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