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區裡每天人來人往,尤其是節假日和周末,社區活動室裡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孩子。家長放心、孩子開心,我們覺得很欣慰。』山東省壽光市萬華社區的『伙伴計劃』項目負責人孟婕感慨。
2023年9月,萬華社區落地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年社會組織服務社區青少年『伙伴計劃』示范項目,在社區打造青少年『團團活力圈』,引導孩子們放下手機、走出家門、融入社區,聚焦社區青少年群體最緊迫的需求,以青少年最喜愛的方式開展精准專業服務,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團中央設計實施的『伙伴計劃』示范項目,既是開展社區青少年工作的重要載體,也是共青團參與社區治理創新的有效抓手。目前,山東先後在12市落地24個示范項目,開展服務活動1815場次,覆蓋社區青少年47993人次,以項目實施賦能社區青春行動提質增效,切實將黨的溫暖傳遞給青少年。
示范帶動活力提昇一批實事項目落地社區
『社區是共青團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空間,也是團的各項重點工作的落腳地、承載地,實踐中我們注重發揮青年社會組織作用,將其作為參與社區治理的重要手臂。』團山東省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山東共青團創新開展省級『青春社區伙伴計劃』示范項目,打造試點社區208個,省內136個縣(市、區)實現全覆蓋,持續為青年社會組織賦能、為社區增勢、為青少年辦實事。
在滕州市鳳翔小鎮社區,經常能看到一群青少年認真學習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知識。據悉,該社區屬於典型的回遷社區,也是首批團中央『伙伴計劃』示范項目和省級項目的實施社區,社區70%的青少年父母在附近化工園區工作,不固定的上班時間和休不全的節假日,導致孩子的照看問題成了大多數家庭最頭疼的事。
社區和青年社會組織根據實際開展『暖心課堂』活動,在寒暑假、周末等重點時段,由『團團』免費幫家長帶娃,設置思想引領、紅色教育、課業輔導、興趣培養、素質拓展、文體鍛煉、身心健康、生態環保等課程,全方位促進青少年發展。
全省各地還創新實施了『青年創享匯』『四點半課堂』『小荷學堂』等品牌活動70餘個,累計633家青年社會組織、2006名青少年事務社工、9155名青年志願者參與,服務4698場次、16079課時,覆蓋社區29559戶家庭的84994人次青少年,使青少年在學思踐悟中築牢思想根基,形成了人人關心愛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強化培育激活動能一批骨乾力量融入社區
在濟南市市中區臥龍社區的舞蹈愛好者中,社區居民小振(化名)頗受歡迎。作為一名街舞青年,小振通過參加社區活動成為社區骨乾、社群負責人。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並逐步成為服務活動的組織者、社區治理的參與者。
團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區是青年服務社會、發展個性的重要領域。山東共青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探索創新『四步培育法』,即:以活動發現骨乾達人-孵化社區青年社群-培育青年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培育充實社區工作力量。
目前,全省累計培育街舞、烘焙等社團社群1150餘個,凝聚社區青少年2.1萬餘名。德州市德城區聚和新區采取『特長+興趣』模式,挖掘具有鮮明特長的骨乾20餘名,牽頭組建棋牌、舞蹈、瑜伽等社群12個,通過舉辦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社團活動,吸納350餘名社區青少年加入。
同時,山東共青團搭建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合伙人』平臺,打造社區『青年議事廳』180餘個,為社區青少年提供服務的同時,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志願服務、建言獻策等工作,充分激活青春動能,實現社區與青少年的『雙向奔赴』,促進了社區公共事務管理和公益事業發展。
據統計,全省已累計選聘2300餘名青年擔任社區議事廳理事、網格員、志願者,參與隱患排查、建言獻策、志願服務9000餘次,帶動3.5萬餘名青少年反哺社區、參與社區治理。
加強保障凝聚合力一批服務資源注入社區
『來培訓前我早就想好了要請教的問題,感謝團省委為我們提供的機會,能與專家學者深入交流,幫助我們解決了許多困惑和問題,還認識了這麼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壽光市陽光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負責人在第二期省級『青社學堂』培訓班上說。
在示范項目實施過程中,山東共青團注重為項目搭建平臺、提供保障,先後牽頭舉辦青年社會組織骨乾培訓班3期,項目推進會兩期、說明會兩期,對項目設計、業務管理、風險防控等進行全方位培訓,邀請32名財務、法律、業務管理領域專家『結對幫扶』,提高項目實施成效。
此外,各項目實施社區和所在地團組織在匹配資源、凝聚合力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團濟寧市汶上縣委通過構建社區服務『1+3+N』工作體系,成立『青力量』工作聯盟,聯動共建單位、青年社會組織、社區商圈三大主體,與217家門店、商戶簽訂共建契約,最大限度集聚社會資源。團聊城市東昌府區委著力構建『團組織+社會組織+志願服務隊伍』服務模式,鏈接志願服務組織、興趣社團社群等各類青年組織20餘家,建立類型齊全的『公益伙伴圈』。
與共青團的重點工作、品牌項目深度結合,也是山東實施『伙伴計劃』示范項目的一大特色。
團東營市利津縣委依托社區『團團活力圈』陣地,尋找『青年夜校』合伙人,堅持『需求+師資』雙向對接,開發書法、美妝、攝影等10餘門課程,通過『青年夜校』將社區打造為新興青年聚集地,增強青年對社區的向心力。
團青島市城陽區委依托『百萬大學生進社區』項目,鏈接青島農業大學等4所駐區高校建立合作機制,形成『團屬青年志願者-兼職團乾部-高校青年志願者』三方服務聯盟,引領高校大學生志願者參與項目實施。
據了解,山東共青團正在積極籌辦青年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創新項目大賽,以實施『伙伴計劃』示范項目為模擬主題,旨在發現、挖掘一批社會服務優秀項目和典型案例,培育、凝聚一批骨乾青年社會組織和青年公益人纔,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源頭活水』。
2024年『伙伴計劃』示范項目山東獲批名額39個,由此實現全省16市全覆蓋。山東共青團將堅持黨建帶團建制度機制,充分發揮『伙伴計劃』示范項目帶動作用,積極協調資源、匹配力量,做好做實面向重點青少年群體的思想引領、成長關懷、素質提昇等服務,推動社區青春行動縱深實施,著力提昇共青團助力社會服務效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武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