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近日,安徽省銅陵市印發《銅陵市中小學生體育運動技能培養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規范體育技能培養,夯實體育教師責任,落實家校社協同配合,多措並舉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指引》要求,學校要按照學生每天校內、校外體育活動各1小時的要求,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因地制宜構建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綜合性的體育技能培養體系,明確學生放學後與節假日家庭體育鍛煉時間,遵照『一校一案、一生一策』原則落實體育技能培養項目。體育教師要合理設計體育大課間活動,構建體育特色托管課程。統籌好體育課、體育大課間、課後托管服務和體育家庭作業,確保兒童青少年每天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質量。合理設計體育課後服務,指導家長陪伴孩子完成體育家庭作業,並開展體育親子活動。引導學生從小養成運動習慣,掌握2—3項運動技能,鼓勵學生將運動興趣發展為自身特長。突出將體育運動技能鍛煉歸於常態化、生活化,讓學生樂於完成,讓家長便於監督。
《指引》根據兒童青少年身體成長發育規律,將小學、初中和高中基本運動技能劃分為5個階段,並明確運動內容。其中,一至二年級學生運動內容為50米跑及專項練習、坐位體前屈、一分鍾跳繩、耐久跑(游戲)。三至四年級學生為50米跑及專項練習、坐位體前屈、一分鍾跳繩、仰臥起坐、耐久跑。五、六年級學生為50米跑及專項練習、坐位體前屈、一分鍾跳繩、仰臥起坐、耐久跑。初中階段學生為50米跑及專項練習、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一分鍾引體向上、耐久跑。高中階段學生運動內容為50米跑及專項練習、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耐久跑。
同時,銅陵市要求立足學校教育主陣地,通過小學、初中、高中3個學段階段性培養,發揮體育教師專業特長,強化家校協作、社會協同,教育引導兒童青少年逐步掌握運動技能,持續提高運動能力,循序養成運動習慣,有效促進身心健康,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身體和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