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教育子女
是父母的法定義務
不會因父母離婚而有任何改變
當遇到拒不支付撫養費
別怕!
請相信法院會給出
最好的解決方案
『有用的』家庭教育令
我們一定照做
佳木斯中院積極構建
『四化四解四到位』
訴源治理新格局
不斷推動涉未成年人
家事案件訴源治理
同時解決『家事案件執行難』問題
加強裁判文書說理
開通『面對面』判後答疑機制
發揮好家庭教育指導令作用
暢通家事案件審執銜接
促進家事案件實質解紛
『家庭教育指導令真的很有用,是對我們的提醒,我們一定照做,把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這是孩子父母收到家庭教育指導令後的感慨。
劉某與丈夫王某於2017年協議離婚,女兒小王由自己撫養,但未約定撫養費。小王上初中後,劉某因無力獨自撫養小王,以孩子名義訴至法院,要求王某支付撫養費。一審法院判決王某每月支付撫養費1 000元,直至小王十八周歲。王某以撫養費過高為理由,提出上訴。
二審庭審中,王某不滿女兒與自己對薄公堂,劉某則指責王某未盡父親責任,雙方各執一詞,氣氛劍拔弩張。庭審結束後,辦案法官李海燕分析認為,雙方當事人互有芥蒂,心結沒解開,即使依法判決,執行也不會順利,甚至可能啟動強制執行程序。對此,本著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無執行』理念,李海燕決定組織一次特殊的調解,不僅要解決撫養費爭端,更要修復親情、實質解紛。為了促成調解,她認真翻閱訴訟材料,厘清雙方分歧並與雙方當事人進行電話溝通,為調解做好充分背景調查,甚至萌生了邀請執行法官列席調解的念頭。

事實證明,首次嘗試審執法官聯合調解模式是可行的。那天,曾經的三口之家被審執法官請進中院『青苗』疏導室,在法官們入情入理的引導下,慢慢敞開心扉,訴說各自的『苦衷』。
『法官,當初離婚,我把共有房產給孩子娘倆住了,沒要什麼錢,我平時也給孩子錢,給孩子買衣服、出錢幫她矯正牙齒,聯系到縣城讀書,只是沒有以撫養費的名義。付出這麼多卻被孩子告上法庭,我很寒心。』王某滿腹委屈。
『孩子上初中後,住宿費、補習費都在增加,我自己實在承擔不了。』劉某也向法官大倒苦水。
『法官,其實我不是不想付撫養費,只是現在有困難,之前父親生病花了不少,母親精神狀態一直不好,需要照看,我現在不能出去打工,沒有收入。』王某訴說生活的不易。
……
你一言,我一語,聽完雙方傾訴,審執法官意識到雙方情緒明顯緩和,調解有希望,隨後輪番上陣,打感情牌,算經濟賬,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耐心勸解,終於促使雙方各讓一步,就撫養費金額達成一致。
簽完調解協議那一刻,不善言辭的王某將女兒緊緊摟在懷裡,父女相擁。
『李法官,謝謝你,這回好了,孩子爸爸同意按月出撫養費,還保證不會拖欠,我就不用再打執行官司,可以安心工作、照顧女兒了。』劉某說到。
『李法官,真的非常感謝,你們不僅化解了我的案件,更幫助我們修復了親情!』孩子父親也說出了心聲。
『如我在訴』解心結
我們很感謝
以『如我在訴』理念
傾情全力調解
解心結促和諧
有效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讓孩子在陽光下快樂成長
『說好了我不給撫養費,為什麼又要給?』
『不讓我看孩子,我憑什麼給撫養費?』
『我工資收入少,家裡還有生病的母親需要照顧,我拿什麼支付撫養費?』
這是來自趙某的三連問。時間回到2021年,趙某和丈夫張某因感情破裂協議離婚,約定孩子由張某撫養,趙某不支付撫養費用。2024年,張某因生意失敗收入銳減,以孩子的生活支出不斷增加為由多次向趙某索要撫養費遭拒絕,於是將趙某訴至雙鴨山市尖山區法院。
承辦法官李思思組織調解時,張某指責趙某不支付撫養費未盡到母親的責任;趙某指責張某一直不讓其見孩子,影響母子關系……雙方揪著對方的錯處不放,情緒激動導致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法官也是一位母親,深知父母不睦會影響對孩子的關愛照料,給孩子幼小心靈造成傷害。為促成調解,解決爭議,實現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她轉換工作思路,采取調查走訪方式尋求調解突破口。她先來到趙某單位,詳細了解其工資收入情況,又到張某家中了解孩子生活狀態和情感需求。
『生活不易,單親父親不好當……』法官的理解瞬間緩解了張某的抵觸情緒,張某終於打開了心扉,表示自己並沒有阻止趙某探望孩子,只是孩子的課外學習日程特別滿,總是與趙某的探望時間衝突,纔導致趙某好久沒看到孩子。張某還表示願意接受法官調解。
三天後趙某、張某剛坐到法院調解室,『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熟悉的旋律響起,勾起趙某心中的點點回憶。她對法官說,孩子以前總喜歡拉著她的手給她唱這首歌。法官說,這首歌是特意播的,因為在家訪聊天時孩子說最喜歡這首歌,孩子現在被爸爸照顧得很好,也挺想媽媽的。此時趙某緩和了情緒,感慨道,張某確實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可是自己收入低,還承擔母親巨額醫療費用,確實生活困難……張某對趙某生活困境表示理解,提出撫養費用數額上可以商量。
最終,經過法官耐心細致地調解,雙方解開心結,互相體諒,達成調解協議,趙某同意每月支付孩子撫養費600元,張某配合其每周探視一次,二人承諾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後有問題好好協商解決。雙方握手言和後均對法院工作和法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