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胸懷『國之大者』 嚴守耕地紅線 為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築牢根基
2024-06-25 08:2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加強耕地保護,為現代化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肥沃的黑土地孕育著勃勃生機。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本版圖片均由省自然資源廳提供

  編者按

  今年6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土地日,今年的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

  黑龍江省耕地資源豐富,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省自然資源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胸懷『國之大者』,采取有力舉措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為龍江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築牢根基。

  哈爾濱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哈爾濱市地處世界公認的黑土帶,是農業大市、產糧大市,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哈爾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始終牢記『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集約節約用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三區三線』為基,嚴格規劃管控。嚴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和節約用地等制度,嚴格落實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等國土空間規劃約束性指標,切實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確保國家、省下達的3574.24萬畝耕地和278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實至名歸。

  『嚴管嚴控』為要,抓實耕地保護。嚴格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重大問題一票否決、終身追責,2023年度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佔補平衡、進出平衡等方面均未出現『一票否決』。嚴格落實佔補平衡制度,做到『先補後佔、佔一補一、佔優補優』,已連續20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有餘。

  發揮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在省內率先制定建設佔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工作操作流程並嚴格執行,建立黑土交易備案制度,開展黑土地『整治之春』專項行動,全面履行黑土耕地保護重要使命。

  樹牢管項目就是管耕地的保護理念,強化項目用地審批監管,堅持科學選址、合理布局,准確把握產業和空間需求,全面落實『增存掛鉤』機制,引導新增建設項目不佔或少佔耕地,堅決杜絕項目建設用地、規劃審批手續未取得前開工建設以及未批先建、已批超建等違規問題的發生。

  『節約集約』為綱,強化用地保障。認真落實全省關於加強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的意見,嚴格遵循國家發布的各類土地使用標准和建設標准,對超標准或無標准的新增建設用地項目開展節地評價,對8個無建設標准的建設項目節地評價報告組織專家評審論證,確保項目用地節約集約。

  深入挖掘存量建設用地資源,科學編制土地年度供應計劃,差別化編制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穩妥保障『三大工程』建設用地需求,制定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規劃用地政策文件,有效提昇土地利用效率。

  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夯實『靠前服務、並聯服務、跟蹤服務、優質服務、問效服務』五大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重點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對建設單位和屬地政府在項目資源規劃審批各環節、各階段加強指導,完成367個重點項目規劃用地審批,累計批復用地665公頃,精准保障各類用地需求,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助力哈爾濱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

  牡丹江

  數質並重多措並舉鑄牢『耕』基

  牡丹江市自然資源局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從『佔』『補』兩頭出發,不斷完善耕地保護各項舉措,以更加奮發有為的姿態答好佔補平衡『必答題』,打好耕地保護『漂亮仗』。

  織密體制機制『防護網』,架起耕地保護『高壓線』。將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工作納入『四個體系』閉環工作落實機制,壓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定《縣級黨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將黨政同責、一票否決、終身追責這一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到實處。發揮『田長制』制度優勢,落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耕地保護責任體系。

  繪就空間規劃『一張圖』,當好耕地保護『操盤手』。加強土地利用計劃調控,實行差別化用地管控制度,優先保障創新型產業、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用地需求,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新增建設用地,盡量避讓、少佔或不佔耕地。從嚴審查建設佔用耕地,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供地政策的項目用地,不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嚴格核查項目用地標准,對審查出明顯無標准、超標准或不合理佔用耕地的項目核減用地指標,確保耕地節約集約利用政策有效落實。

  落實佔補平衡『強管理』,采取耕地保護『硬措施』。完善耕地佔補平衡責任落實機制,防止佔多補少、佔優補劣、佔水補旱現象。對非農建設佔用耕地的,督促建設單位依法履行補充耕地義務,無法自行補充數量和質量相當耕地的,要求其按規定足額繳納耕地開墾費。

  為保障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對全市後備資源位置、范圍、自然條件、建設內容、土地權屬狀況進行綜合性實地踏查,將零星廢棄地整治為新增耕地。近年來累計投入4600餘萬元,完成補充耕地項目4個,新增耕地近530餘公頃,為建設項目佔補平衡夯實基礎。

  大興安嶺

  賡續興安精神守護北疆糧倉

  大興安嶺地區現有耕地面積209997公頃,佔全地區土地總面積的2.5%,耕地資源比較稀缺。在祖國最北,一代代自然資源工作者始終堅守著『最北最冷最忠誠,最偏最遠最放心』的初心,守著青山綠水,守著每一寸黑土地。

  守土有責,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實一般耕地『五個不得』要求,堅決實現規劃期內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目標。新一輪規劃,大興安嶺地區耕地保護目標305.8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29萬畝。通過土地衛片執法、國土變更調查、永久基本農田備案、執法巡查、村級協管及遙感監測等方式對大興安嶺地區耕地保護情況進行監督、監管。

  守土擔責,打擊破壞黑土耕地行為。成立打擊盜采泥炭黑土專項整治百日行動工作專班,不斷增加黑土保護動態巡查頻次,對違法佔用、破壞耕地問題早發現、早制止、早報告、早處理。群防共管,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在充分運用衛片、國土『調查雲』等科技手段的基礎上,加大黑土耕地保護宣傳力度,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舉報違法違規破壞黑土耕地行為,有效解決破壞耕地發現不及時問題。

  守土盡責,堅決貫徹上級決策部署。對永久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堅決不允許『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草皮等用於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佔用永久基本農田挖湖造景、建設綠化帶;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四類新增問題發生。

  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各類建設項目盡量避免佔用或少佔用耕地,嚴格管控一般耕地轉變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大興安嶺行政區域內建設佔用耕地面積不得超過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同時,統籌落實好區域內耕地『進出平衡』,確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

  佳木斯

  高質量完成耕地佔補平衡工作

  佳木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貫徹耕地佔補平衡制度,落實嚴守總量、嚴控佔用、嚴格補充、嚴肅監管『四嚴』措施,高質量完成耕地佔補平衡工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堅決扛起責任,層層傳導落實。建立並有效運行黑土地保護聯席會議制度,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為統領,壓實落靠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實施耕地保護利用『4+2』六級田長制,將耕地保護利用納入林長制和河湖長制,簽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書》。制定《縣級黨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方案》,將耕地保護納入能力作風考核評價體系中,以嚴格的考核倒逼工作落實。劃定耕地保有量面積3156.0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759萬畝,超額完成任務目標。

  樹立超前思維,主動提前介入。以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為出發點,主動提前介入項目前期工作,引導建設項目科學選址和合理避讓耕地。主動對接黑龍江省糧食產能提昇工程項目可研編制,取料場用地合理避讓耕地1000畝;強化河道整治工程選址方案分析比選,核減耕地面積585畝;按照衛星測控項目工藝流程和技術要求,合理優化功能分區布局,大幅減少用地面積,實現項目正常運行與節約集約用地統籌兼顧。

  堅持多措並舉,充實指標儲備。堅持『先補後佔、以補定佔、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的原則,嚴格落實佔補平衡制度,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2023年以來全市67個新增建設項目佔用耕地519.7公頃,全部落實佔補平衡,做到數量平衡、質量平衡、產能平衡、生態平衡。大力開展土地整治,通過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等多種形式,建立補充耕地指標儲備庫。嚴格管控耕地轉為林地、園地、草地等其他農用地和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確保農地農用、糧地糧用。

  強化協作配合,創新監管機制。以法治力量強化耕地保護利用,創新司法機制、聯動機制和監管機制,精心打造耕地保護『佳木斯模式』。市人大制定發布《關於加強黑土地司法保護工作的意見》,市中院聯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聯合制定印發《關於建立黑土地司法保護聯動機制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形成黑土地保護利用合力。建立自然資源行政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互相貫通的常態化聯絡工作機制,成立專項巡查督導工作領導小組,開展黑土地保護專項監督。

  雞西

  把好『三個關口』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糧安天下,地為根基。雞西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懮患意識,采取硬招實招加強耕地保護工作,以把好『三個關口』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切實築牢糧食安全根基。

  壓緊壓實保護責任,把好耕地保護『考核關』。牽頭建立黑土地保護利用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健全耕地保護工作長效機制,完善耕地保護考評體系,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狀,壓實縣區鄉鎮黨委、政府屬地責任,落實行管部門監管責任,嚴追用地主體直接責任,推動形成齊抓共管的耕地保護工作格局。2023年,全市耕地面積1581萬畝,在守住1533.36萬畝耕地保護目標和127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的同時實現穩中有增。

  落實佔補平衡制度,把好耕地總量『平衡關』。『十四五』以來,對新增建設項目佔用的533.6233公頃耕地全部落實佔補平衡,重大項目佔用永久基本農田5.35公頃全部補劃。立足市情實際,千方百計發掘耕地潛力,梨樹區、恆山區、城子河區和雞東縣先後通過高標准農田建設、土地復墾、采煤沈陷區治理等方式新增耕地面積0.22萬畝。

  強化耕地日常監管,把好農地非農『預防關』。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田長(網格員)工作機制,在全市設置市、縣、鄉、村和網格、戶『4+2』六級田長11.61萬個,實現耕地管理責任覆蓋。依托『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自然資源立體監測體系,通過定期巡查、衛片執法、群眾舉報等方式,嚴格違法問題整改,維護土地管理秩序。常態化開展農村亂佔耕地建房、盜采泥炭黑土等違法佔用破壞耕地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對各類新增耕地『非農化』違法行為堅決做到『零容忍』,推動耕地管理秩序持續穩定向好。

  伊春

  念好『早』『佔』『補』三字訣讓耕地保質保量

  伊春市森林覆蓋率位於全省前列,但耕地資源稟賦相對不足。近年來,通過念好『早』『佔』『補』三字訣,嚴控項目佔用耕地規模,統籌安排補充耕地指標,狠抓補充耕地庫項目質量,基本實現了耕地面積不因非農建設造成面積減少、質量降低的既定目標。

  在『早』字上下功夫,提前介入項目選址,引導少佔或不佔耕地。強化源頭管控,在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階段,搶前抓早、提前介入,引導項目單位嚴格落實節約集約用地,少佔或不佔耕地,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原則,將耕地保護放在最優先位置,最大限度壓縮佔用耕地面積。新建鐵力至伊春鐵路四電及附屬工程、鶴伊高速苔青至伊春段等線性工程均實現永久基本農田『零佔用』,減少耕地佔用405畝。

  在『佔』字上做文章,統籌落實佔補平衡,助推重點項目早落地。在項目用地報批前,堅決貫徹『先補後佔、佔一補一、佔優補優』的工作要求,對未繳納耕地開墾費,未落實補充耕地任務的堅決不予報批。針對該市行政區劃調整後新成立的四個縣尚未建立補充耕地庫的情況,為保障項目落地建設,通過加強市級統籌,調劑落實補充耕地指標,2021年至今共在市域內調劑補充耕地指標195畝。

  在『補』字上求實效,狠抓補充耕地質量,確保項目庫真實有效。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開展耕地佔補平衡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切實扛起堅守耕地保護紅線的政治責任,逐地塊核實補充耕地儲備項目,剔除所有不穩定因素,保障入庫的新增耕地數量、質量真實可靠。

責任編輯:宋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