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鱗魚養殖基地。

細鱗魚。
黑龍江日報7月23日訊 鐵力市位於小興安嶺南麓,崇山峻嶺間有一個名為清溪溝的山谷。山谷中溪水潺潺,魚兒成群游動——這裡是趙忠寶親手打造的細鱗魚養殖基地。
從逐步探索到實現規模化養殖,趙忠寶花費了十多年時間。時光不負趕路人,如今的養殖基地裡,細鱗魚的養殖規模從幾萬尾增長到30萬尾,年銷售額業已超過400萬元。近日,記者來到清溪溝,探訪趙忠寶的細鱗魚養殖基地。
依山傍水做活『魚文章』
細鱗魚號稱是『冷水魚王』,曾作為貢品『高不可攀』。由於細鱗魚肉質細膩,還有藥用功能,所以在民間也有『腦白金』之稱。
細鱗魚的『大來頭』,也從側面印證了它的養殖難度。『細鱗魚對氣候、溫度、水質等生存條件的要求非常高,並且需要常年流動的山泉水纔能養活,環境稍有改變就會死亡。』趙忠寶介紹。
走進山谷,群山環繞間,乾淨清澈的溪水長年不斷。趙忠寶選擇在這裡養殖細鱗魚,正是看中了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養殖基地周邊森林繁茂,氣候溫涼,水質良好,在這種生長環境下,細鱗魚的成活率高、品質好。』趙忠寶說。
趙忠寶的養殖基地附近流淌著依吉密河。依吉密在滿語中意為細鱗魚密集的地方,為了讓細鱗魚更好地適應生長,趙忠寶將依吉密河水引入養殖基地中,模擬細鱗魚的自然生長環境。曾經讓養殖戶望而卻步的細鱗魚,在趙忠寶的精心照料下,一點點茁壯成長:『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這裡依山傍水,擁有這麼好的自然資源,我一定要做活「魚文章」。』
創業維艱堅持就是勝利
在細鱗魚養殖之路上,趙忠寶並非一直順利。
在采訪過程中,一直陰沈的天空下起了大雨,趙忠寶急忙穿上雨衣和雨靴,一路小跑來到養殖基地查看漲水情況。
大雨是趙忠寶的一個心結。2018年,一場大雨過後,養殖基地周圍發了大水,趙忠寶只能被迫撤離。等到水退了,他再來養殖基地查看時,發現大水衝走了所有的細鱗魚,損失超過100萬元。
望著空蕩蕩的養殖基地,趙忠寶沒有放棄,反而堅定了繼續養殖的決心——『當時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要堅持住,不能半途而廢,必須把細鱗魚養出個名堂來!』趙忠寶說。
談到養殖,趙忠寶表示,細鱗魚在飼養方面極為挑剔,這也曾令他頭疼不已。『細鱗魚不吃落在水底的魚食,它只會在魚食降落的過程中進食。』趙忠寶介紹,為了給細鱗魚喂食,趙忠寶只能幾顆幾顆地撒魚食,每次喂食就要耗費一兩個小時。
為了『馴服』細鱗魚,趙忠寶想到了一個辦法:把一些金鱒魚、虹鱒魚和細鱗魚一起混養,讓它們給細鱗魚當『教練』,教會細鱗魚吃落在水底的魚食。沒過多久,細鱗魚在吃食方面的問題解決了。隨後,趙忠寶便研究起細鱗魚的孵化技術,為規模化養殖奠定基礎,也加速讓細鱗魚『走入尋常百姓家』,售賣價從每斤300多元降到160元。不僅如此,趙忠寶還將人工繁育出來的魚苗賣給想要養殖的農戶,通過細鱗魚養殖帶動周邊村屯的400多戶養殖戶增收致富。
開拓創新銷路越走越寬
雨後的第二天,趙忠寶一大早就帶著侄子趙恆軒捕撈細鱗魚,為隔壁北星村的活動做准備。
趙恆軒是『90後』,自2014年大學畢業以後,便接過父輩養殖的接力棒,回到山裡成為養殖基地的銷售負責人。
北星村是鐵力市重點打造的旅游網紅村,每年6月到9月,這裡都會舉辦特色活動,吸引上萬名省內外的游客參加。對於趙恆軒來說,這些活動是推廣介紹自家細鱗魚的最佳機會。
『現在年輕人經常接觸網絡,腦子活點子多,做銷售錯不了。』事實證明,趙忠寶的選擇是正確的。趙恆軒在銷售過程中,發現細鱗魚很難運輸,經過幾次觀察研究,他從包裝上找到了突破口。『以前包裝魚的塑料袋很薄,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漏,到客戶手中時袋裡的水和氧氣都沒有了,魚也死了。』他說。
趙恆軒找到包裝廠家,經過溝通商量後,將包裝材質換成了加厚的塑料袋,並改成了只能進氣的打氣孔,在合適的溫度下,細鱗魚可以存活3到5天。包裝材質改良以後,更好地滿足了客戶對於鮮魚的需求。
當地水產店老板劉慧秋常年從養殖基地進貨,她切身感受到了細鱗魚市場的火爆:『現在過年過節,大家都會買上一條細鱗魚。許多外地游客也都慕名而來品嘗細鱗魚,還會帶兩條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