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50個百分點是怎樣降下來的?
2005-04-11 13:58: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任鵬飛孫英威儲葉來)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黑龍江省雞西市,長期依靠煤炭資源生存。近年來,雞西市跳出靠煤吃飯、就煤抓煤的傳統思維,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發展,構築起了以綠色食品、具有地域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工商業為主的城市經濟格局。目前,雞西市煤炭工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已由80%降到30%,下降了50個百分點。

  隨著企業改革進程的深入,幾年來雞西市先後有4個生產規模曾達到百萬噸以上的國有煤礦實行了破產。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雞西上上下下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地下無煤腳下有路,一個因煤而興的城市,不能坐等因煤而廢。

  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的雞西市,農林資源十分豐富。為此,雞西市果斷作出決策,在全市唱響發展綠色經濟的主旋律。目前,全市綠色種植業基地面積達到230萬畝,全市已有半數以上的農戶參與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先後培育出『完達山』『綠都』等一批在國內赫赫有名的綠色食品名牌,並開始在國外市場逐漸叫響。

  綠色產業的興起,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雞西市的產業結構,還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一些破產礦山的職工,拋棄靠煤吃飯的夢想,大膽地走出巷道,依托當地的綠色資源優勢,重新走上了創業之路。雞西小恆山礦職工陳寶軍,企業破產下崗後,利用礦區周邊農村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白手起家,由小到大,先後辦起了養殖廠和酒廠等企業,越辦越紅火,目前年繳稅金80餘萬元。

  因礦而設的城子河區,原來區域內只有4個大型的國有煤礦企業。在調整產業結構過程中,這個區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和交通優勢,在煤礦采煤沈陷區的荒地上,招商引資3.7億元,建成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建材家具市場--城子河建材廣場,物流輻射周邊20多個市縣和密山、虎林、綏芬河3個對俄陸路邊貿口岸,年交易額達2億元。以這個市場為依托,城子河區的采礦沈陷區變成了『金三角』經濟區,商業、飲食、娛樂、汽車貿易等產業蓬勃興起,拉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

  在雞西百裡礦區,最獨特的景觀就是礦井附近高高的煤矸石山。作為采煤過程中的廢棄物,如今這些煤矸石已經『變廢為寶』,通過開發矸石再利用技術,使煤矸石又成為一種寶貴的資源。當地著名的永豐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以煤矸石為原料,生產出路沿石、路面磚、空心磚、護坡石等10多個品種的產品,年生產8萬立方米新型建材,每年可消耗利用煤矸石6.5萬立方米。煤矸石的再利用,徹底解決了當地礦山環保的大難題。

  10年前的雞西市,在經濟轉型初露曙光時還有些春寒料峭,而今的雞西即使是在寒冷的初春也是熱氣騰騰的。因為雞西人不再單單依靠煤炭而生存和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讓越來越多的雞西人看到了振興的希望。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