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9日電(記者杜麗華)今天,省環保局向新聞媒體通報了黑龍江省2004年度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04年黑龍江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較2003年稍有改善,城市聲環境質量與往年持平,但全省仍處於比較嚴重的污染狀態。
據省環保局新聞發言人介紹,從哈爾濱、齊齊哈爾等10個城市監測數據看,2004年黑龍江省空氣質量總體上有所好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達到國家標准,有50%的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值超過國家二級標准,但未超過國家三級標准。污染物以塵類為主,一四季度污染嚴重,屬煤煙型污染。
水污染問題依然比較嚴重,河流和湖庫普遍受到污染,除嫩江、烏蘇裡江總體水質狀況較好外,松花江乾流、牡丹江等水系總體水質狀況較差。鏡泊湖、五大連池等污染物超標,水質最差的是鏡泊湖,各水期的使用功能均不能保證。與2003年相比,各水期屬於V類或劣V類水體的河流長度總體上有所減少,但由於生活污水的增加,水系中主要超標污染物在去年高錳酸鉀指數和生化需氧量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氨氮。
據黑龍江省11個地級市的地表水監測結果顯示,2004年,各個水期中,多數附近地表水的水質達不到使用功能要求,其中雞西、鶴崗、和雙鴨山市3個城市附近地面水的水質全年各水期均達不到使用功能。由於生活污水的增加,2004年城市附近地表水是河流中水質最差的區域,而目前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只能處理生活污水總量的10%,污染仍有可能繼續加大。同2003年相比,七臺河市水源地的水質好於去年同期,水質各水期均好於去年同期。
2004年全省監測的10個省轄城市仍普遍受到噪聲污染,多數城市聲環境質量處於較低污染水平,聲環境質量變幅不大。其中交通噪聲、生活噪聲對環境的影響最大,需要安靜的高功能區域仍普遍受到噪聲污染。
除此之外,我省其他幾項與環境質量相關的指標也均有不同的變化。去年我省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3162.63萬噸,比上年增加約65萬噸;耕地面積1170.8萬公頃,比上年淨減少了0.16萬公頃;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427.7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1.05萬公頃;農作物秸稈還田面積5300萬畝,較上年增加了6%。
相關名詞解釋:
水域功能和標准分類
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
Ⅰ類主要適用於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Ⅱ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湯等;
Ⅲ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Ⅳ類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Ⅴ類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