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10日電 日前,哈爾濱市科協對首屆企業科技人纔供需對接會簽約情況進行回訪分析發現,教育缺陷和擇業觀念仍影響著大學生就業。
4月16日召開的『哈爾濱市首屆企業科技人纔供需對接會』共有132家企業參加,共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來自黑龍江大學、哈工大、中醫藥大學等10多所在哈高校的應、往屆畢業生及社會在職、非在職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000餘人參加了活動,意向性簽約1800餘人,當場正式簽約7人。
近日,哈爾濱市科協對參會的91家用人單位進行電話回訪,發現迄今為止,91家用人單位共面試了求職者1000餘人,佔意向性簽約人數的55%左右,最終錄用了217人,佔意向性簽約人數的12%左右。
回訪發現,本次對接會雖然有1600人與用人單位簽訂了意向性協議,但卻沒有履約,分析原因,有人認為用人單位不像宣傳的那樣好,工作條件差,工資待遇低,福利差;還有人認為用人單位發展空間小,個人成長較慢。同時,很多應聘人員面試時沒有通過,個別人雖然進入試用階段,但工作能力差,不勝任工作,最終被單位辭退。
哈爾濱市科協有關人員說,現階段,一部分企業不願意招應屆畢業生,這既有企業的用人理念問題,但也暴露出大學生擇業觀念仍然陳舊的問題。據了解,這些企業都有過招錄應屆大學畢業生的經歷,在他們看來,現在大學畢業生普遍存在著眼高手低、心態浮躁和穩定性差的現象,在企業得到培訓和鍛煉後,很容易流失。這一矛盾突出表現在用人單位希望大學生能夠先做好工作,然後再考慮工資待遇、個人發展,而大學生往往對職務、工資、福利、工作條件等提出過高要求,很少考慮自己是否能夠勝任工作。同時,由於教育機構在大學生課程設置和就業輔導上存在缺陷,造成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念與大學畢業生的擇業觀念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