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赫哲人擁有耕地8000畝 走下漁船種桑麻
2005-11-17 09:44:3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景芳 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7日電 過去民間所說的『棒打?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就是對赫哲人民浪漫生活的真實描繪。而生活在我省同江市、饒河縣、撫遠縣等邊境縣(市)的世世代代以漁獵為生的赫哲人如今走下了捕魚船,通過發展農、工、商和旅游業,走上致富路。2004年,居住黑龍江省的赫哲族群眾已經擁有耕地8000畝,農業收入831萬元。

  被譽為『赫哲之鄉』的同江市,抓住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和扶持人口較少民族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機,帶領赫哲族群眾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使民族鄉經濟得到了跨越式發展。

  為實現由捕魚向種地轉產,同江市從政治、經濟、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為赫哲群眾提供了政策優惠。特別是將街津口和八岔兩鄉沿江島嶼上的荒原、草原劃為赫哲村使用,為開發種植業提供了資源保證。同時,調整產業結構,赫哲群眾紛紛走下漁船,開荒生產,發展種植業。短短兩年時間,僅街津口和八岔兩個民族鄉就湧現出了20多個種田大戶,目前,兩個民族鄉耕地面積已經發展到了3萬畝,人均耕地達到了700畝。實現了集中連片種植,機械化作業。

  轉產只是初步解決了溫飽問題,要使赫哲族群眾進一步富裕起來,還必須引導他們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同江市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引導漁民做『山、水、草』文章,使赫哲鄉群眾逐步走上了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之路。為了增加漁民收入,針對我省漁業資源日益減少的實際,同江市積極引導赫哲漁民變捕為養。2003年,總投資300萬元的名、特、優魚養殖場在街津口鄉建成了,養殖場無償為赫哲漁民提供種苗和技術服務,成功地帶動了赫哲族一批養魚專業戶。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