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6日電 肇州大市場有人出售病死牛肉,該肉是一加工點收購病死牛後剔肉運進市場的。
記者曾於今年5月接到市民反映後,對此事進行了調查,又於11月19日至21日及12月21日至23日查證了此事。發現該加工點已『開辦』6年,是一個集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家族式『企業』。
初探加工點前見牛屍
今年5月,肇州一讀者向記者反映,在肇州縣砂石站十字路口東側的平房區內,有一個病死牛肉加工點。病死牛在附近農村被收購回來後在此剔肉加工,繼而運進肇州大市場公開銷售。
該讀者質疑:為何這個加工點已開辦多年,但直到現在仍未有人查處?5月22日,記者趕到肇州鎮。該加工點隱於平房區內,黑門高牆,西側住房有一窗戶,經常有人趴在窗前向外望。
院內東側為倉房,舉報人透露,每次收購回來的病死牛都先存放在這間倉房內。
加工點附近彌漫著一股刺鼻的臭味,門前血水流淌,堆積著多個牛犢的屍體。
記者透過黑門的縫隙,見院裡放著一個尚流著血的牛頭,一些牛蹄堆在牆角。加工點內還養有幾頭牛,舉報人稱,其養牛的目的在於掩人耳目。
據了解,經營這樁黑心買賣的人姓林,除了其妻子、兒子幫助經營且形成一個家族團伙外,又僱傭了多人進行收購、加工。
對於記者的暗訪,牛販似乎有所警覺,記者不得不暫時終止了采訪。
再探
A
病死牛悄然『進廠』
11月19日17時30分,記者再次來到該加工點附近。此時黑夜已經降臨,加工點大門緊關,院內亮起一盞大燈。
當日18時許,一輛車牌號為『吉林JP1080』的藍色貨車停在加工點門前,車斗上裝著兩頭死牛。車進入院內後,從加工點屋內走出幾名男子,將死牛迅速抬進東側的倉房裡,藍色貨車隨後離開。11月20日11時許,一輛車牌號為『黑ES2993』的尼桑轎貨車裝著一頭死牛停在加工點門前,車進院之後,死牛被卸在院內,不多時,該車離開。
B
院子裡肉被裝袋
11月20日12時許,記者推開了黑色大門,看到剛剛卸下的死牛被四腳朝天放置,肚子脹得很大。
見有人前來,一男子急忙將記者推出院外,另一男子一直跟蹤記者到加工點對面很遠的地方。13時許,『吉林JP1080』貨車拉著一車酒糟開進院內,黑門打開後,記者發現病死牛已經不見了,一堆牛下水堆放在倉房牆邊,西側房子下幾個裝滿東西的編織袋內正流出污血,剛纔的病死牛牛頭滾落在不遠處。13時50分,酒糟被卸下,帶血的編織袋被裝進車斗內。
C市場內『安然』出售
14時許,裝病死牛肉的藍色貨車駛出加工點,向肇州大市場方向駛去。
記者一路緊隨其後,不多時,車停於肇州大市場東門前。
位於市場東門旁的一間倉庫門被打開,倉庫門上寫有『若有事請撥打8526716,或到大廳北門老地方牛肉店』。一名滿身油漬的男子開始向倉庫內搬運病死牛肉,並且不時將肉隨手扔在倉庫的地上。此時,肇州大市場人群熙攘,而附近商戶對此現象視若無睹,似乎已經見怪不怪。11月20日將近17時,市場即將關門,有人再次打開倉庫門,搬起倉庫內剛剛卸下的病死牛肉直奔市場內,在『老地方』牛肉店的攤床前停下後,將肉放在攤床後的箱子裡。其間,未見市場有人對肉進行檢疫。11月21日6時30分,市場開門營業,在『老地方』肉店後,一名中年女子將箱裡的肉取出放在攤床上。5分鍾後,便有顧客買肉。看來,『老地方』攤床的生意還挺紅火。
三探有時竟公然加工
12月21日,記者三赴肇州。『老地方』肉店前的生意依然不錯,前來購買牛肉的顧客不少。舉報人告訴記者,這些天,黑心牛販收購回來的病死牛數量增多,有時甚至打開黑門在胡同內剔肉。12月22日11時10分,車牌號為『吉林JP1080』的藍色貨車從加工點駛出,車斗裡裝著剛剛剔好的病死牛肉。
藍色貨車停於市場東門倉庫前,滿身油污的年輕男子將牛肉搬運至倉庫內。最後,牛蹄及一個尚流淌著血水的編織袋被搬運到隔壁的另一間倉庫內。15時25分,又一些病死牛肉從加工點內運出。16時5分,賣肉的中年女子與一名男子走進倉庫內,將牛肉及牛下水等裝在獨輪車上,繼而用塑料苫布遮蓋,獨輪車徑直推往『老地方』牛肉店後門。12月23日14時45分,『黑ES2993』尼桑轎貨車收購病死牛後,從砂石站方向歸來,記者清楚地看見車上裝載有一頭黑色死牛。尼桑轎貨車駛進平房區,停於加工點前,加工點的黑門打開,尼桑轎貨車隨即倒進加工點內,幾名男子將死牛卸下。
走訪
A『黑肉』出售多年
肇州大市場,是肇州縣的一個集蔬菜、水果、肉食等為一體的綜合大市場,本應是肇州人購買食品的放心場所,然而,病死牛肉卻這樣堂而皇之地『走』了進去,公然擺在了攤床上。
在加工點附近的平房區內,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居民,一位居民告訴記者,那裡經營病死牛『生意』已達6年之久。發現該院加工病死牛是在1999年,那時不斷有血水從黑門內流出,整條街泥濘不堪,且不斷有惡臭味從院內飄出。據這位居民介紹,牛販起初加工牛肉時尚遮遮掩掩,後來逐漸發展為公開化。一位大娘說:『他那兒全是病死的牛,被運到市場上去了,可別買那裡的肉。』
據了解,經營這樁『買賣』的人姓林,除了其妻子、兒子幫助經營且形成一個家族團伙外,又僱傭了多人收購、加工。
B『經營』獲利多多
黑心牛販收購病死牛,為何『貨源』不斷?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農村的牛死後,村民們自己不敢吃,埋了又覺可惜,於是低價賣給了牛販子。
記者調查後得知,由於『業務』量較大,該牛販子於今年夏天還租賃了一家冷庫,用來儲存未賣出的病死牛肉。
舉報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收購一頭病死牛不到300元錢,剔肉之後,一頭牛足可淨賺400元錢,其銷量一天最少應是3頭,可淨賺1200元。沒人知道6年的時間,到底有多少人吃下了這樣的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