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7日電 來自黑龍江省統計局的全省縣域經濟監測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末,十弱縣生產總值合計90.9億元,佔全省縣域生產總值的5.1%,財政收入3.7億元,佔全省縣域的4.4%,總體上就是十弱縣用1/10左右的資源,只創造了1/20的財富。近兩年來,在各種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十弱縣經濟呈現出低速發展的態勢。
據悉,十弱縣是依據2002年全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序,由省委確定的10個經濟弱縣,依次為延壽、泰來、蘭西、望奎、青岡、孫吳、明水、克東、樺川、撫遠。十弱縣作為縣域經濟的薄弱環節,兩年來的緩慢發展已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關注。
繼續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經濟總量有所增加,但發展速度和所佔比重均有所降低。2004年,十弱縣實現生產總值90.9億元,年均增長8.1%%,比全省縣域低4.2個百分點;平均生產總值9.1億元,只是全省縣域平均水平27億元的1/3,十弱縣在縣域經濟中的拖後作用明顯。
縣級財政實力有所增強,財力薄弱仍是其主要特征。2004年,十弱縣全口徑財政收入合計3.7億元,年均增長6.4%%,比全省縣域平均水平低8.5個百分點;人均財政收入121.6元,是全省縣域平均水平的35.3%。每個縣平均只有3700萬元,不到全省縣域的1/3。
產業結構有所改善,仍未擺脫農業為主的格局。二、三產業比重十弱縣都集中在50%左右,特別是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只有15.8%%,工業立縣的格局遠沒有形成。工業增加值合計14.4億元,平均每個縣市僅1.4億元,以農為主的經濟格局仍未改變。
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增加。2004年十弱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合計20.7億元,年平均增長34.8%,增幅比全省縣域平均水平高出兩倍,佔全省縣域的份額由2002年的5.1%提高到2004年的6.6%;但由於基數小,絕對數相對較低,十弱縣固定資產投資平均每個縣只有2.1億元,只是全省縣域平均水平的32.3%,投資對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明顯。
招商引資力度加大。2004年十弱縣實際利用域外資金16.9億元,僅佔全省縣域的9.5%。引進的資金額度明顯偏少,平均每個縣市引進資金1.7億元。
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絕對數量都處於較低水平。十弱縣2004年平均農民人均純收入1335元,絕對量低於全省55.6%,其中樺川、撫遠還不足10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元,絕對量低於全省縣域平均水平31.2%,處於較低水平。
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落後於全省,與全省的差距擴大。GDP、財政收入年平均增長速度只是全省縣域的66%和43%,是十強縣的60.4%和31.8%;利用域外資金和人均用電量增長幅度只是全省縣域的46.4%和65.8%,是十強縣的23.3%和49%;十弱縣縣均GDP和全口徑財政收入分別是全省縣域的33.7%(2002年為35.5%)和29.1%(2002年為33.8%),是十強縣的12.4%(2002年為13.3%)和10.9%(2002年為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