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政協常委董洪憲進行大會發言 |
東北網2月9日電(記者 印蕾)省政協九屆四次會議9日上午進行了大會發言,會上,省政協常委董洪憲作了主題為《關於加快我省對俄經貿合作戰略昇級的建議》的發言。
董洪憲在發言中說講述了我省對俄經貿合作存在的政策、口岸、企業、對俄投資、對俄勞務輸出五大方面存在的問題,並進行了簡要分析。就加快我省對俄經貿合作昇級提出了十個方面的具體建議。發言全文如下: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對俄經貿合作逐年大幅度遞增,成為全國對俄經貿合作最重要的省份。但距離對俄經貿合作強省還有一定差距。下面,就全省對俄經貿合作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並提出建議。
一、對俄經貿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方面。一是我國邊貿政策逐年淡出。2003年國家取消了邊貿進口20種商品稅收優惠政策,2004年9月1日起『雙倍抵扣』政策也停止執行。二是俄方政策壁壘增多。近年來,俄對我國出口商品采取了歧視性措施,實行稅收限制、進口許可、進口禁令、進口配額、技術性貿易壁壘。在海關估價中,俄羅斯至今仍對中國服裝、家電等商品規定較高的最低限價。對進口中國商品收取歧視性稅費,進口商需繳納發票面額0.15%的通關手續費,其中0.1%以盧布繳納,0.05%以結算方式繳納。
(二)口岸方面。俄方口岸老化,設施陳舊,未實行電子報關,通關時間長,手續復雜,通關效率低,企業成本大。我方口岸也急需改造。以綏芬河為例:綏芬河鐵路口岸是我國對俄貿易重要口岸,雖兩度改造口岸設施,但仍未從根本上緩解當前口岸客貨運量超負荷的緊張狀態。口岸擴能改造後,換裝能力已達1000萬噸,綏芬河至俄格羅捷闊沃的26公裡前方通道能力僅750萬噸,2005年口岸過貨770萬噸,已超過限量。液體換裝線已初具規模,年換裝能力雖然達100萬噸,但難以滿足從俄進口石油1000萬噸計劃的實施。鐵路口岸綏芬河至海參崴的國際列車還沒有開通。出境旅客要在俄邊境站下車查驗後再換乘,既影響通關速度又給出入境旅客帶來不便。我省作為內陸省份,由於沒有出海口,對外開放的基礎較差,貿易便利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制約了經濟整體競爭力的提高。通過俄羅斯的海參崴等港口,可以解決借道出海的問題,為我省和東北其它省區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甚至北美等國家,開闢一條新的陸海通道。這是解決我省和東北北部地區對外貿易發展滯後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企業方面。外經貿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缺乏龍頭企業。一是整體實力較弱,籌資能力差,懂技術和管理的人纔較少,抵御市場和政策風險能力較差。二是經濟實體類企業匱乏。
(四)對俄投資方面。近幾年,我省對俄投資取得了較大發展,迄今設在俄羅斯境內的企業有上百家之多,但平均投資額不足200萬元,在俄遠東投資辦廠的企業多局限於自然資源淺層次開發的林木產品、農副商品、魚及海產品的初級加工,缺少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深度加工和轉化增殖的合作項目,大型項目不多,難以滿足俄方需求,對本地經濟發展的拉動有限。
(五)對俄勞務輸出方面。我省對俄勞務輸出主要集中在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分布在基礎設施、建築裝修、森林采伐、農業合作等領域。俄方辦理中國勞務人員出入境手續繁雜、收費高、耗時長。中國勞務人員有俄羅斯工作的工作許可期限僅為11個月,且不能多次往返。以往俄方要求我方入境勞務人員辦理統一的一張勞務大卡即可,而現在卻在不提前通知的情況下,又突然要求每名勞務人員必須一人一卡。還對雙邊經濟合作項目下的中方勞務人員自用生活物資和生產資料征收高額關稅。
二、加快我省對俄經貿合作昇級的建議
為切實解決制約中俄兩國經貿合作的諸多問題,進一步提高合作層次及合作規模,實現對俄經貿合作的戰略昇級,今後,我省應著重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為進一步開拓俄羅斯市場,要努力提昇我省出口商品質量,重塑中國商品形象。要樹立邊境貿易、互市貿易和現匯貿易同等的質量觀念,因此,要從多方面入手,各類口岸、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嚴格把好出口產品質量關,防止假冒偽劣商品以各種渠道『流』入俄羅斯市場。
(二)努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針對俄羅斯消費水平提高的實際,要增加優質名牌產品的出口份額,尤其是我省地方名特優產品,以提昇我省商品在俄羅斯的知名度,擴大對俄貿易,拉動地方經濟增長,提高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在進一步擴大紡織品、服裝、輕工產品、農副產品出口的同時,提高機電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要大力加強對俄接壤市(縣)的科技實力,借助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支持高科技企業技術創新,擴大生產規模,扶持和培育一批經濟實力強、技術水平高、地方經濟特色突出的大型科技龍頭企業,形成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圍繞基地建設發展特色高新技術產業,以相關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為依托,以技術實力強大的企業為重點,依靠科技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技術附加值。
(三)努力加快對俄出口加工區建設。我省出口俄羅斯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南方生產的,地產比重很小。要充分利用毗鄰俄羅斯的地緣優勢,利用交通網絡和產品加工優勢,加快構建哈牡綏經濟產業帶,加快牡丹江、黑河、綏芬河、東寧等市(縣)出口加工園區建設,吸引南方廠家到我省生產加工對俄出口產品。
(四)努力加大『北開南聯』力度。我省對俄貿易最大的優勢就是區位優勢以及對俄貿易渠道和經驗,劣勢在於缺乏資金和有效管理等生產要素,市場化水平比較低。我們要以強大的『北開』,充分做大『南聯』,與浙江、江蘇、廣東、香港等發達地區攜手共同開發俄羅斯市場,將我省對俄貿易的地緣優勢、客戶網絡優勢和公共關系優勢同南方省市的資本優勢、品牌優勢相結合,實現互利雙贏。
(五)努力加快對俄經貿人纔隊伍的建設。我省與俄羅斯經貿合作的發展,必然對復合型經貿人纔的需求越來越多,尤其是需要懂外語、懂技術、了解外貿操作程序、了解中俄地方資源合作、能夠駕馭雙方過渡型市場經濟的復合型人纔。我省雖然在培養『知俄懂俄』的人纔隊伍建設方面做了較多的工作,但形勢的發展要求我們培養更多高素質、國際化的復合型人纔。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培養、吸引和利用人纔的各項機制。努力形成有利於人纔聚集和發揮作用的良;好氛圍。廣闢人纔引進渠道,既要招商引資,更要招財引智,積極引進各類急需人纔。改革戶籍制度,促進人纔資源的市場化配置。采取年薪制、股權、期權等多種激勵方式,完善鼓勵知識、技術等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激勵機制。支持綏芬河:等對俄口岸城市創辦大學,與省級科研院校掛鉤,科貿結合,促進昇級。
(六)努力加大大通道及樞紐港站建設進程。加快黑河黑龍江大橋和洛古河大橋建設,加快邊境口岸的鐵路、公路建設,進一步搞好江海聯運。整合口岸資源,進一步完善黑河、綏芬河、東寧三個對俄互市貿易區的功能,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力爭綏芬河口岸前方通道改造工程列入中俄兩國改造計劃,後方通道綏芬河至牡丹江市193公裡的鐵路復線項目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並爭取盡早實施。加大與俄羅斯濱海邊區的協調力度,盡早開通鐵路、公路直達海參崴運輸線路。爭取啟動綏芬河阜寧國際機場航空口岸,構建口岸立體交通網絡。
(七)努力提高通關效率。以『大通關』試點工作為契機,加快口岸信息化建設,初步建成政府、聯檢、貨代、外貿、運輸、稅務等部門為一體的電子口岸。構建物流信息平臺,深化通關作業流程改革,加快驗放速度。
(八)努力擴大對俄投資。為進一步拓展投資渠道,我們應積極組建對俄投資企業集團,吸收大公司、大企業及金融等部門參加,積極開拓投資市場,找准對俄投資的切入點,以點帶面,從重點領域開拓,帶動對俄投資的全面發展。同時,應將吸引外資與對俄投資並舉,共同發展,在雙向投資中形成互通有無、互惠互利的格局。此外,還應利用在俄經營活動的利潤進行再投資,以期形成對俄貿易、投資的良性循環,減少損失,增加利潤,為對俄經貿注入新的活力。
(九)努力擴大對俄勞務輸出。由於俄農業勞動力嚴重缺乏,農業機械破損率達50%以上,造成俄遠東和後貝加爾地區分別有100萬公頃和120萬公頃的耕地被撂荒。另外俄還有大量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和天然牧場,農用土地資源極為豐富,大批土地有待開發利用。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勞動力資源豐富,種植技術先進,許多蔬菜已在各類地區溫室種植成功。養殖業及養殖加工業的技術也處於領先水平。因此,中俄兩國農牧業及農畜產品加工領域合作潛力巨大。目前,中國已有一些勞務隊伍開始進入這一市場,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合作,取得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應加大力度,把中俄兩國在俄遠東地區農牧業領域的合作穩步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十)應增加口岸查驗部門的人員編制。對俄口岸查驗部門的人員編制,大多是在l997年前後確定的,數量已經嚴重不足,影響了正常的通關工作。應適當給予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