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開發商『轉行』經營二手房 房源競爭日趨激烈
2006-02-17 08:41:1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於勇瀾 譚啟首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7日電 當更多的市民將買房目光投向二手房市場的時候,這塊市場潛力巨大的『蛋糕』也被開發商看好,哈爾濱市一些開發商也紛紛介入二手房市場,成立二手房經紀公司。據了解,哈爾濱市房屋中介最多時候曾經多達1700餘家,隨之而來的是中介市場的混亂局面。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發展,哈爾濱市許多小中介紛紛關門,而一些在競爭中『生存』下來的公司,從去年末開始展開了門店爭奪戰的『圈地運動』。隨著這些開發商的介入,二手房公司之間信譽、資源競爭拉開了帷幕,一輪新的資源競爭和門店競爭正在上演。

  多開門店賺資源

  位於南崗區繁華地帶的大世界寫字樓,房地產經紀公司多達20餘家,每年年底,都有一些公司被迫離開這裡,又有一些新公司在這裡重新開張,『洗牌』現象每年都在發生。

  作為首家落戶大世界寫字樓的溫氏房地產經紀公司,目前在哈爾濱市已經擁有23家門店,遍布江南除平房外5區的主要小區,該公司副總經理許之順指著辦公室的哈爾濱市街區圖告訴記者,明年,他們的門店將開到50家左右,基本覆蓋哈爾濱市江南的主要小區。這些門店的擴張,水、電、房租加在一起,每年費用都在3萬元左右,房地產經紀公司的門店擴張本身不同於其他營銷型連鎖店,擴張的同時增加了公司的成本,所有的成交辦理工作還是要回到公司本部辦理。但門店的擴張,直接帶來的就是資源的佔領,方便市民查詢房源,許多小區集中的地方,各家房地產經紀公司都在爭奪店面,雖然只有3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可帶給公司的卻是豐富的房屋資源。

  開發商看好二手房市場

  『剛剛看好一個店面,還想和房主談價錢,第二天就被另一家房屋經紀公司租走了,沒想到房地產公司的門店爭奪戰已這樣激烈了』,鋒華房地產經紀公司董事長黃展感嘆地對記者講。

  黃展告訴記者,公司以前主要業務是新小區的房屋開發,但是隨著公司的發展,新的小區留下了一些『尾樓』,原有的銷售隊伍不可能為了一部分『尾樓』存留,經過觀察,其他開發商新樓盤開發後期,也存在抵賬房、尾房等問題,經過市場調查,他們發現了二手房的巨大潛力,靠著本身資本優勢和房源優勢,他們正式進入二手房市場。但剛一進入這個市場,就趕上了激烈的競爭,他們感覺到壓力很大,他們的進入,也加劇了哈爾濱市二手房市場競爭。黃展告訴記者,從新樓開發到建築、裝修公司直到二手房經紀公司,他們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單一形式的二手房中介公司,很少對房屋進行『收購』,這樣其信息發布後,容易產生一套房屋在幾家公司同時注冊的情形。而他們公司擁有部分『新的二手房』,獨家房源優勢比較明顯。

  二手房潛力漸被挖掘

  記者從省建行了解到,2005年一手房與二手房買賣成交額比例為4:6,二手房成交額明顯高於一手房。溫氏房地產許經理講,目前哈市可被開發的新項目越來越少,二手房的開發將是未來市民買賣房屋的重點,這也就為房屋經紀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潛力。

  由於一手房市場價格不斷上漲、加上裝修材料的上漲,許多市民紛紛將目光瞄准了二手房,這樣的房屋不僅裝修相對成本低,而且一般位置選擇餘地大,特別是學區房更加受到市民青睞。而且隨著哈爾濱市二手房市場規范,商服、車庫、體育場館等也進入二手房市場進行交易,這也為二手房經紀公司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哈爾濱市二手房交易仍然集中在道裡、南崗兩個區,許經理告訴記者,他們23家門市店,集中在道裡、南崗的店鋪就達到了15家。

  各公司爭打『誠信』牌

  早些年,許多市民不敢選擇二手房的原因就是二手房交易過程中,中介公司『誠信』度一直受到市民懷疑,信息不透明、一房多賣、暗箱交易等現象時有發生。隨著二手房中介公司的發展,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推出了『陽光交易』。

  溫氏房地產公司許經理告訴記者,他們采取了公布交易收費標准,買賣雙方見面形式杜絕了暗箱操作,公開房屋成交價格,杜絕了房屋買賣人員『拼縫』行為,公開稅費算法,讓市民明明白白消費,讓市民放心進行二手房交易。隨著『陽光交易』的進行,一些較大規模二手房公司的誠信度得到市民認可。

  鋒華房地產經紀公司董事長黃展認為,正是有實力的開發建設公司作為擔保,他們纔能在市場上打出『誠信』牌,希望以此吸引更多市民。由於二手房市場規范後,利潤變得更低,加上發布信息、門店房租、人員開支等,必須通過連鎖門店增加信息儲備,纔能爭取更多利潤,他們目前推出的個性化租房,可以按照顧客要求對房屋進行簡單裝修,就是希望通過新穎的形式,更全面的服務,吸引消費者,畢竟二手房公司競爭最後,就是服務與誠信的競爭。

  許經理提醒市民,在房屋買賣過程中,應盡量選擇規模相對較大的公司進行交易,因為沒有房屋中介公司的私下房屋交易,容易造成個人『隱私』信息透露,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或者在房屋交易過程中,造成產權糾紛、亂收費等情況發生。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