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科技日報:十大問題制約資源型城市轉型
2006-03-05 22:10:01 來源:科技網  作者:李麗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5日電 『地大物博』曾經是黑龍江省對外介紹時必不可少的一個詞匯,黑龍江的別名也大都與大有關,大森林、大油田、大煤礦、大糧倉、大濕地、大界江、大草原等等等等。可悲的是現在地依舊大,但是物不再博。

  長期以來,這些資源型城市形成了單一采掘、經濟增長過分依賴資源的產出、生產方式比較粗放、單一的經濟結構。自然資源的產、供、銷幾乎完全在計劃體制的控制下運行,重開采、輕保護,產品的絕大部分被以指令性計劃調撥的方式由國家調出拿走,進入市場的比例極小。近年來,由於可采資源日漸枯竭,開采成本和難度增大,引起了經濟危困和生態危機。

  地依舊大物不再博

  現狀一:主體資源不斷衰減

  大慶累計生產原油已佔探明可采儲量的75%,剩餘可采儲量僅有5億多噸,且以每年150—200萬噸的速度遞減,油氣當量仍維持在4000萬噸,新增儲量只佔開采量的一半。伊春和大興安嶺成過熟林蓄積僅剩1.46億立方米,比1948年開發初期減少81.3%,除次生林外已基本無林可采。雙鴨山、雞西、鶴崗、七臺河四煤城39個國有煤礦中有13個資源枯竭。

  現狀二:結構性矛盾突出

  黑龍江省經濟、財政嚴重依賴資源產業,所有資源型城市都以采掘型產業為主體,第一產業、加工業、服務業極為脆弱,產業結構單一、原字號、粗加工比重大。

  現狀三:企業社會負擔沈重,職工再就業壓力大

  僅2005年一年大慶石油管理局在企業辦社會方面的總支出就高達13.8億元。伊春市除了4個縣之外,一直是政企業合一的體制,森工企業每年負擔政府經費支出5億元左右。4個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年企業外支出6億多元。7個資源型城市累計下崗職工人數32.9萬人,拖欠職工工資26.8億元。

  現狀四: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大小興安嶺由於過量采伐,原始森林所剩無幾,林木蓄水固土抗風沙能力大大減弱,使松遼平原的生態環境失去了天然的調節系統。大慶油田草原退化、鹽鹼化和沙化的比重已佔總面積的84%;地下水超量開采,嚴重影響紮龍濕地安全;工業固體廢料的處理率僅有一半,城市地表水污染嚴重。4大煤城地下水源受損,地面下沈,建築物、構築物遭到嚴重破壞,郊區農田的地下水源也遭到了嚴重破壞。

  資源型城市轉型難度重重

  秦池江等全國人大代表調研後發現,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轉型,雖然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轉型的難度和力度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包括對資源衰減的嚴重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迫切性重視不夠、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缺乏統籌協調和科學規劃等。特別是決策部門雖然提出了許多政策設想,但真正付諸實施還有相當難度。

  問題一:中央11號文件和中央全會多次提出要『建立資源消耗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的援助機制』,但仍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操作性政策。而且建立一種機制涉及到的部門很多,地方政府提出的一些構想,難以得到各方面的認同,時隔幾年還沒有具體政策或措施付諸實施。

  問題二:國家確定在東北率先實行增值稅轉型,但把煤炭行業排除在外。『關於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的若乾規定』僅規定了機械制造、汽車、石油等六大行業享受該政策,沒有包括煤炭行業,使同處一區的煤炭產業得不到東北振興政策的惠及。

  問題三:對於廢物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的矸石發電、供熱項目缺少扶植政策。礦區每年都新增大量煤矸石,因其熱值低、發電成本較高,在上網議價時沒有優勢;矸石供熱時也不享受退稅政策;利用礦井水能節約大量水資源,但國家現有的產業政策中沒有體現對此方面進行鼓勵、支持如減免水資源費、免征排污費等優惠政策。

  問題四:『天保工程資金』留有缺口。伊春林區曾是國家重要木材生產基地,采伐的木材由國家統一調撥。在實施『天保工程』時,伊春林區的資金補助標准低於國家其他林區;同時,國家還規定,對伊春『天保工程』的資金補助,中央財政承擔80%,由省財政配套補助20%。由於省財政困難,20%的配套資金始終沒有到位。

  問題五:林權制度改革,是使林區資源加快再生和有效管理的決定性變革。國務院已經明確伊春部分林區可以實行林產權制度試點,但有待制訂相關的配套政策。

  問題六:政企分離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城市管理體制運轉不順。這個問題在林區最為尖銳。伊春和大興安嶺林區一直沿襲著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伊春林區沒有納入全國關於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城市范圍以內。

  問題七:資源轉型城市的歷史債務過重,吸收新資金渠道狹窄。煤礦和林區城市普遍存在著欠稅、欠貸款、欠工資等老問題,原有的國有企業多數已經破產改制。由於企業信用不足,伊春市林業企業欠金融機構貸款還有40.9億元,企業內部各項掛賬32.6億元,欠統籌養老款項8.5億元。企業沈重的歷史包袱,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很難從銀行得到新的融資。

  問題八:發展接續、替代產業的技術儲備和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一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接續資源和替代產業,遇到了技術、資金和勞動力素質三個方面的硬約束。二是在糧食、煤炭的出口等方面,國家對黑龍江省的限制過嚴。三是社會有效需求嚴重不足對可持續發展有直接的影響。

  問題九: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全國產業政策與企業工藝路線之間存在矛盾,需要高層次的政策協調。做大做強大慶石化產業,關鍵是上游原料問題。目前大慶規劃的『三烯、三苯和其他有機化工』發展項目安排,沒有國家和中石油集團的統籌協調,是不可能順利實施的。這是制約大慶石化產業和黑龍江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問題十:資源型城市政府和企業的科技費用投入普遍不足。在可持續發展中存在著新產品研發能力不強的問題,直接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長遠發展。大慶市的經濟實力比較強,但大慶市的企業用於科技的研究與發展的費用十分有限。大慶石油化工總廠在冊職工2萬多人,資產總額將近65億,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8億元,而科研隊伍不足百人,研發經費的投入纔五六百萬元,不到銷售收入的1?。另一方面,資源利用與新產業的開發,單靠資源型城市的財力支持確實辦不到,如煤轉油這樣的重大科技突破,有賴於國家總體的科技投入。

  古稀老人揪心的痛

  32年,人大代表秦池江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留在了黑龍江。3月3日,在北京新大都飯店陽光明媚的代表房間裡,古稀之年的秦池江代表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一個小時的交談中,話題始終圍繞著他帶隊進行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的調查,所以在整個采訪過程中,『痛心』成為秦池江代表說得最多的一個詞。記者分明感到,秦池江對黑龍江的感情不僅深深銘刻在記憶裡,仿佛也融在了他的血脈裡。

  今年1月,秦池江與在黑龍江的其他全國人大代表一道,圍繞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深入黑龍江省的雙鴨山、伊春、大慶3個資源型城市進行了專題視察。

  他們聽取了黑龍江省發改委和三市政府的情況匯報並研究了黑龍江省統計局、森工總局和雞西、大興安嶺等市地提供的資料,召開了由政府相關部門、龍煤集團、大慶油田公司等50多個單位參加的3個座談會,深入雙鴨山建龍鋼鐵、伊春宇翔實業、大慶華嘉電子等18家企業實地了解情況,通過視察和研究提出了《關於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情況的視察報告》。

  親歷調查後,秦池江告訴記者,目前百姓中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挖祖宗的遺產,吃子孫的飯,只顧當代人的利益。』他說,如果再簡單地利用資源開發而追求經濟效益的增長,路將要越走越窄,無異於給自己挖了一個墳墓,這種靠資源吃飯的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十條建議為城市轉型提速

  早在2003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我國研究和開發經費以及全社會科技經費的投入水平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准的實際,秦池江就向全國人大提交了在國家預算中要為科技研發設立單獨科目的建議。他還建議在人大設立跨部門的『開發與研究撥款委員會』,制定增加科技投入的長遠財力規劃。

  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確有很多困難,怎樣克難而進呢?秦池江認為最重要的要依靠科技,比如依靠科技開發可替代木材的新材料;還有利用科技提高對煤炭的利用率,他說,煤炭被稱為『黑金』,現在人們利用黃金已經非常精細了,但對『黑金』的利用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秦池江說,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促進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之間相互協調的戰略性系統工程。資源的枯竭,是計劃經濟下長期超強度開采造成的,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省和各資源型城市自身積極努力,也需要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因此調研報告提出了如下十條建議:

  建議一:制定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規劃。要與『十一五』相銜接,制定資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規劃。創造條件推行綠色GDP核算,並與黨政乾部的考核相銜接。

  建議二:落實資源消耗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的援助機制,盡快出臺相應政策。建議國家盡快出臺並建立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同時,應趁現在采掘利好的時機,出臺更加具體的政策和措施。如提高資源稅稅率;提高礦產資源補償費收取的標准並全部或大部分用於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應將大慶石化每年上繳中央所得稅收入的10%和消費稅的10%通過轉移支付形式返還等。

  建議三:切實扶持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建議國家從項目安排、國債資金的投放、資配置、財稅政策等方面支持大慶的石化產業發展。

  建議四:加速政企合一的分離和林權改革試點方案的批復,擴大延伸和實施天保工程。盡早分離林區的企業辦社會職能,加快對林權的合理流轉。

  建議五:支持黑龍江煤電化基地建設,做大做強黑龍江省的煤炭工業。

  建議六:建議國家尊重市場規律,並從節約能源的角度出發,放開對原油下游產品的價格管制。

  建議七:建立國家支持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於支持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發展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

  建議八:加大金融和財稅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擴大股份制銀行在黑龍江的業務活動。二是加大對黑龍江的金融開放力度,支持地方商業銀行的設立和發展,允許外資銀行進入黑龍江。

  建議九:建議國家對外的資源開發予以貼息貸款等政策扶持。

  建議十:支持大慶設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發展外向型經濟。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