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平價醫院叫好不叫座 百姓為啥不買『平價』賬
2006-03-06 14:14:0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寶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6日電 平價醫院試水後,紛紛祭起降價的法寶,但並沒有引得患者紛紛驅往局面的出現,哈爾濱各家大醫院患者依然門庭若市,醫療市場並沒有泛起多大波瀾。

  業內人士指出,現在的公立醫院處於『失位』狀態,即雖然都還戴著『公立』的帽子,但事實上卻是以『商業盈利模式』在運營。加上大型公立醫院集中了幾乎所有的醫療資源,自然引得『就診高度集中,醫療價格增長超過人們承受能力』局面出現。可以說,政府出面推出平價醫院,就是希望能以此引發醫療行業的『?魚效應』,使醫療競爭更加充分,解決上述問題。

  然而,果能如願嗎?

  據哈爾濱市一位衛生管理人士介紹,現在哈爾濱市絕大多數的醫療人纔、設備等都集中在不到10家的大型三甲醫院裡,而政府確定的平價醫院沒有一所是真正大型三甲醫院。『這樣的平價醫院,百姓不認可,怎麼能引起競爭呢?』

  事實的確如此,幾家大型三甲醫院不進入競爭層面,幾所小小的平價醫院根本擔當不起『?魚』角色。其結果不但大多數醫院沒有下調醫藥費,反而是被當成『?魚』的平價醫院依然處在叫好不叫座的狀況。

  ?魚到了要被『憋死』的地步了。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平價醫院雖然收費較低,但醫療服務畢竟不是商場超市,醫療水平對患者的影響要比價格更大。公立大醫院具有綜合性、技術精湛、人纔優秀等天然優勢,政府投入和患者醫藥費也主要流向公立大醫院,醫療市場中的多數資源均集中於大醫院,大醫院自然主導著醫療服務價格的整體格局。這個局面不改變,平價醫院是無法與之對抗的。

  一位大醫院院長說,政府讓醫院自己運營發展,就等於把醫院作為一個企業推向了市場,而大醫院多年積累的人纔、設備、品牌等的資源優勢自然形成了一個壟斷,其經營自然就向壟斷利潤方向發展。盡管政府制定了各項醫療服務價格,但醫院和其他公共事業產品不一樣,盡管價格一定,但服務數量是追求最大化的。因此,每一位醫生都綁在了醫院盈利的車輪上。這是醫院作為市場主體對經濟利益的本能追求,不能用道德評價,這不是哪一個醫院或醫生的問題。

  因此,醫療管理專家王先生指出,要想『?魚效應』的出現,首先需要一個合適的『水質』即市場環境。對於一個發展適宜的市場來說,『?魚效應』往往是立等可見的。但如果這個市場發育不完善,眾多市場以外的因素摻雜其中,就會使競爭不充分,?魚就不見得會有作用。而目前的醫療市場環境很糟糕,甚至出現了醫療寡頭。哈爾濱市大大小小400多家醫院,但醫科大學附屬的幾所醫院和省衛生廳所屬幾家醫院的醫療收入幾乎佔醫療市場80%%左右的收入。而目前政府確定的幾所平價醫院或大醫院自己設立的平價醫院,都只是大醫院的補充或醫療市場的弱者,整個市場仍然在那幾家大醫院的掌控之中。

  所以,盡管平價醫院的確給苦於醫藥費高漲的普通百姓以希望,但問題依然存在,如果優良醫療資源不能進入平價醫院,不能觸動大醫院的敏感神經即醫療價格和競爭優勢,大醫院主導醫療服務價格的格局依然不會改變,那麼平價醫院能否逃脫被邊緣化的命運呢?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