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9日電(孫東 王鳳明 記者 高長利)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普陽農場國土資源工作著眼於創新管理,把2006年確定為『管理創新年』,全面推進作風建設,更好地為發展服務、為農戶服務、為基層服務,為全場的新農村建設提供資源保障。
每年春季都是農場建設用地、居民建房用地的高峰季節,如何用地,用什麼樣的地,用多少地至關重要。為此,普陽農場以嚴格保護耕地為前提,以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為核心,科學修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健全完善耕地保護責任制,制定並實施耕地保護、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建立一批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與全場職工簽訂土地使用責任狀;進一步強化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監督管理,2006年,結合撤掉連、隊建作業區的工作,積極恢復耕地,力爭五年內分期分批地撤遷合並10個作業區的居民到管理區或場部,此舉,全場將恢復耕地5000餘畝,農戶每年增收150萬元。除撤並規劃中的搬遷戶外,各單位、各部門一律不得批准居民住宅用地;任何部門、任何個人不得改變耕地用途,不得在耕地上造林,采取一切措施保護耕地,保護基本農田。
普陽農場繼續貫徹『有保有壓』的土地供應原則,堅持以供地結構的優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嚴把土地供應閘門。他們還建立國土資源市場形勢分析制度,切實提高參與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做好今年高標准住宅小區的開發建設工作,農場本著嚴格控制用地總量,積極盤活存量的原則,充分利用廢棄地和荒地,做到能少用地,就不多用地;能用劣地,就不用好地,節約每一寸土地。從而實現既讓群眾住好房,又嚴格保護資源;既實現以土地開發促農戶增收,又持續保障發展,切實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的土地權益,使有限的土地產出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