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1日電 形成於1870年、被稱為哈埠最早商業街的傅家甸延爽街從道外消失了,去年復建哈爾濱關道,建業一巷、建業二巷、建業三巷等胡同小巷也不見了蹤影。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幾年裡,隨著大規模拆遷改造,『老道外』已有幾十多條道路和胡同『丟失』,是全市『丟失』街路最多的城區。
據了解,10年前,『老道外』共有街道178條,胡同或小巷33條(個)。道外是哈爾濱最早的城區,小街小巷多,街道很窄,兩側多是低矮的房屋。隨著危房改造工程的大規模啟動,破爛不堪樓房被拆除,一些街道和胡同也相繼消失。平原巷、五柳巷和被稱為褲襠街的天一街這些『老道外』們耳熟能詳的街名不見了,南新市場街、小維新街、德勝街、太昌街等也先後『失蹤』。僅道外東原辦事處轄區內,這幾年就先後有小十八道街、東慶街,以及慶雲胡同、平安胡同、昇安胡同、德裕胡同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聳的樓房和成片成片的居民小區。
記者在道外區民政部門沒有得到街道『丟失』的確切數字,但從幾個街道辦事處了解的情況看,原來老道外范圍內街路比前幾年至少要少了幾十條。胡同和小巷『丟』得更多,大約只剩下了十四五個,不到過去的一半,主要有集中在道外頭道街一帶的張包鋪胡同、染房胡同和仁義巷、新市巷等和南十七道街一帶,而這其中的一些胡同也會在今後的城市改造中消失。
街巷胡同的『丟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道外區城市發展的迅猛、百姓居住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對老街名的丟失,一些對老道外感情深厚的老人感到遺憾。有市民建議能否在新建街路時,保留、延用或恢復老街名,因為這也是城市歷史、城市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