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7日電 截至4月10日,黑龍江墾區已經撤銷了104個國有農場中的2241個生產隊的建制和番號,重新構建和設立了108個社區管理機構和660個大型農業生產管理區,科學整合了土地資源。據初步測算,『撤隊建區和土地復墾』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後,可為黑龍江墾區新增耕地面積近30萬畝,每年多生產優質糧近6萬多噸。
黑龍江墾區在實行『撤隊建區』和土地復墾重新規劃之前,生產隊的建制是國有農場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延續下來的一級基層管理組織,共存續了50多年。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黑龍江墾區的農業現代化作業力量越來越強。農田播種、管理、收獲的綜合機械化作業率達97%以上,原來基層生產隊的管理功能和作用逐步弱化,所以實行『撤隊建區』、土地復墾改革和重構農場基層管理組織勢在必行。
從1999年開始,地處松嫩平原的黑龍江墾區九三農墾分局首先在尖山農場和鶴山農場開始了撤隊並點建區和土地復墾的改革工作試點。通過實行『撤隊建區』改革,墾區重新核定了農場管理人員編制,精簡了管理人員和管理層次。全墾區累計壓縮管理人員1.27萬人,每年減少管理費開支4.6億元。同時,黑龍江墾區通過撤隊建區和土地復墾改革,還引導原來生產隊的富裕勞動力和居民逐步向小城鎮轉移,扶持他們從事特色養殖和加工等產業,推動農業生產的規模經營,加快農墾城鎮化進程,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