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電 30多年朝夕相處,30多年勝似親人。在雞西市恆山區紅旗鄉薛家村,72歲的王桂琴、40多歲的弱智兒子與96歲的田緒仁老人,演繹著超越親緣的感人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從前,田緒仁與王桂琴住鄰居,是王桂琴老家一個遠房表姐的叔公公。
30多年前,善良的王桂琴看田緒仁獨居挺可憐,就和丈夫商定把老人接到家裡。盡管夫妻倆拉扯四個兒女,大兒子還弱智,可一家人對老人格外呵護,好吃的好用的,都放到了老人的床頭。孤苦伶仃從此一去不返,享受著濃濃親情,老人整天樂得合不攏嘴兒。幾年後,丈夫因病離世前,囑托妻子照顧好這位叔叔。
王桂琴挑起千鈞重擔。大兒子自小弱智,至今還不能獨立乾活。白天,王桂琴像男人一樣下地乾活,晚上,操持家務照顧老小,艱難地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沒有一聲怨言。看她這樣操勞,鄰居們勸她再找個人家。她回答:『我要走了這個家就散了,我心不安啊。』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時常忍不住落淚,但內心的苦楚卻從不在老人面前流露。她怕老人難過。
一年冬天,老人突然癱瘓在床。王桂琴急壞了,四處求醫,聽說什麼藥能治老人的病,趕忙去買,沒有錢就求人借。老人便秘,她用手摳。剛換的床單、衣服弄髒了,她一刻不等馬上換洗。每天還要給老人搓手、捶背,熱水洗腳。孝心感動了蒼天,半年後老人竟奇跡般地好了起來,慢慢地能下地走動了。
多年來王桂琴養成了一個習慣,秋天賣了糧食,置辦完日用品,第一件事就是給老人大包小裹地買營養品。農忙時節,她起床吃完早飯,把老人扶到有陽光的大屋裡,鋪好被,打開電視,再到地裡乾活。老人愛吃肉,她做了,兒子夾到她碗裡,她夾給老人,老人吃剩了就留到下頓。一次參加婚禮,人家給她一塊西瓜。她咬了一小口,趕緊跑回家讓老人吃。鄰居們知道了,以後不論誰家辦喜事,都挑些好吃的讓王桂琴帶回去。自己都70多歲了,還要侍候90多歲的老人和弱智的大兒子。兒女們看著心疼,再三要接她們一起生活。王桂琴怕老人不習慣,婉言拒絕。
田緒仁現在是村裡的大壽星,人人羡慕,王桂琴照顧得更細心了。每天早晨,她都先端杯水到老人的房裡。聽到老人的應答,纔放心地去做早飯。老人眼睛不好,每頓飯她都准備好幾個碗,把每樣菜夾到老人跟前。晚上臨睡前,給老人洗頭、洗臉、燙腳,不厭其煩。老人行動不便,她專門囑咐兒女買來輕便的鞋。怕老人寂寞,她忙裡偷閑陪著聊天、看電視。
在常人眼裡,王桂琴為了這個撿來的老人付出太多,活得太虧了。可在她眼中,天天看著老人快快樂樂健康長壽,這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