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濤,今年只有44歲。盡管年齡不大,但憑借著一種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困難無所畏懼的精神,在鋁合金的新合金、新狀態、新工藝等研究方面,走在了同齡人的前面,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的地位,為祖國科技的騰飛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90年之前,作為汽車空調器的關鍵材料和部件——鋁和鋁合金口琴管,我國一直都是從國外進口,這嚴重影響了我國高等級汽車工業的發展。針對這一現狀,東北輕合金公司組成了專門的課題小組,王濤就是這個課題組的成員。他與其他成員針對鋁合金口琴管的特點,對模具設計及制造進行了極為認真的研究,特別對生產工藝、表面質量、尺寸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技術攻關。歷經三年的不懈努力,終於解決了這一難題,改變了我國汽車空調在高質量口琴管方面完成依賴進口的局面,取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攻關研制過程中,王濤不但有一股闖勁,而且還有一股韌勁,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勇氣讓夢想一次又一次地成為現實。在一次研制新型合金板材中,他手中沒有任何資料,可他身先士卒,與課題組的人員摸爬滾打,憑借自己深厚的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自行設計,終於取得了成功。使這種合金板材成為出口量最大,每年出口收入可達1億元人民幣的材料。『王總經理用手測量鋁材厚度,可以精確到0.08毫米至0.09毫米;王總經理用耳朵可以判斷機器在軋造什麼材料,軋機有什麼毛病。』紮實的基本功底和實踐經驗讓所有東輕人都嘆為觀止。
隨著我國飛機制造業的發展,航空工業對新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多。1998年,東輕公司開始了對飛機新型材料的研制。這次研制所用的結構材料中有多數是鋁合金。身為課題組長的王濤帶領研制小組通過以往所掌握的這種合金的特點,確定了該課題的總體思路。由於制定的研究路線科學、精確,使這一關鍵課題得以解決,滿足了我國新型飛機制造材料國產化的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過程中,在鋁合金加工方面采用了先進技術,使我國的鋁加工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帶動了我國鋁加工材料質量水平的提高,對鋁材的推廣和應用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2002年12月,王濤走上了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的崗位,作為負責主管質量和科技研發的領導,他深知『打鐵先要自身硬』的道理,只有基礎理論知識紮實,纔能在解決各種難題時有清晰的思路,纔能去指導開展工作。無論工作多麼緊張,他都要擠出時間看書學習,在精通英語的同時,他還自學德語、日語,他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掌握外語知識,提高獲得知識的能力,拓展獲得知識的途徑,增強攻克各種難關的信心和勇氣。王濤以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精神,在輕合金的研制事業上不斷勇攀高峰。